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8期 本期1871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1-20

  在当今的中国商界,陈春花属于一种越来越稀有的类型:她是一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探究者,与那种或是圆滑、或是教条的企业家和学者截然不同。而无论教书、管理企业还是写作,她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研究中国企业。

陈春花:在江湖与象牙塔之间

□袁晶莹

  11月18日,《财富》(中文版)正式发布201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女性”排行榜,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春花名列第2位。

  虽然首次出现在这份榜单上,但她是当下中国商业思想领域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今年以来,陈春花已先后揽入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奖管理学专项奖、福布斯2015“中国商界女性100强”第10名等大奖。

  身为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她多年来一直通过演讲授课、出版书籍、网络视频等方式,积极传播自己的学术观点。2013年5月22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任命陈春花为公司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自此,身兼教授、作家、咨询专家等多重身份,在学界与业界游走的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企业高管。

  在陈春花的辅佐下,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之女刘畅,对这家中国领先的农牧企业展开了大刀阔斧的革新。2014年,新希望六和营业收入达700亿元、实现利润为29亿元,继续领跑国内农牧产业发展。

  无论教书、管理企业还是写作,她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情:研究中国企业。

  游走于商业江湖与高校学问之间,陈春花一直游刃有余。

  采访过程中,她坦承无论教书育人亦或管理企业,自己时时会想起尼采说过的一段话:“这里有一个英雄,只不过在果子成熟时轻摇了一下果树。人们以为这样太微不足道了吗?那么就请好好看看被他摇过的那棵树和树下满地的果实吧。”

  当年接受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的加盟邀请时,陈春花曾与其约定: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只是兼职,为期三年。如今距离约定期限不远,她将何去何从?

  六和之缘

  2000年,六和集团创始人张唐芝去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在商学院的一堂课上,身为授课教师的陈春花与张唐芝初相识,那年她才36岁。

  “在2000年的时候,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就送人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这让我感到很惊讶。”陈春花说,当时国内民营企业出国学习的情况并不多见,在大量跨国企业、国有企业的“衬托”下,张唐芝的出现引起了她的关注。

  因此,当张唐芝抛出“橄榄枝”,邀请陈春花去青岛了解六和集团的业务时,对企业研究颇深的她欣然接受前往。当时的陈春花没有想到,随着接触的增多,她对六和集团发展理念的认同感在逐渐增强。

  2003年,六和集团走到第10个年头,企业发展需要全新的模式来应对市场的变化。六和集团的三位创始人一致希望由陈春花带领改变,她接受了。

  回顾往昔,陈春花坦言:“我非常钦佩唐芝先生的魄力和力量,也非常感谢三位创始人给予的信任和支持。”她也用实际行动回馈了这份信任。在不到两年的任期内,陈春花和团队一起创造了农牧行业的奇迹:走出原有的“六和模式”,集团年销售额从28亿元增长到74亿元,六和跑到了行业的最前端。

  两年后,新希望集团入主六和,陈春花从总裁的职位转为企业战略顾问。只要有机会,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总会找她谈论重回公司任职的事情。2013年,新希望集团正经历艰难的战略转型,也需要找到全新的发展模式,这次陈春花终于接受邀请。她对此解释说:“因为责任。”

  “新希望六和原来是以饲料为主的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并且饲料销量已经达到全球前三的位置。这样一家具有33年历史的公司,在农牧行业特别是饲料行业具有独特的地位和竞争力。但是,今天整个市场和行业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我需要带领这家公司作出彻底的转型。”这是陈春花回归新希望六和时肩上扛着的重担子。

  让人惊讶的是,在刘永好的大力支持下,她仅用两年时间就带领这家企业走出了低谷。目前,新希望六和的业绩已恢复增长。根据其去年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20亿元,同比增长3.78%;净利润超过12亿元,同比增长12.61%。

  变革者

  52岁的陈春花之所以引人注意,并非她是一位大学教授,而因她两次以“临时操盘手”的身份神奇般地带领所在公司实现了逆转。

  当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遭遇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市场下滑时,眼看着将要亏损数亿元的公司高管们,习惯性地找到刚上任的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春花,恳请她下调业绩目标。可是,他们被上了一堂结果导向经济学的课。一脸和气的陈春花让他们放弃这种幻想,“业绩目标从来都不是合理的,你们要做的就是想尽办法去实现它”。

  新希望六和下属的金橡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陶煦说:“除了她,没有人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灾难。”

  这是被实践证明的论断,也反映了陈春花身上具有的一些特质。在互联网“风口”下,她曾下过这么一个定论:“要么转型,要么灭亡。”

  “转型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是主动的选择,而是被动、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这是互联网经济造成的现实,我们公司也一样不能幸免。”她对行业整体情况看得相当透彻,认为造成中国农牧行业持续高成本、疫情、全球贸易及环境苦战的原因,正是转型动作过慢。

  重回新希望六和,陈春花着手从产业链、核心技术能力、海外布局及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四个维度进行战略调整。

  目前,新希望六和拥有15万养殖用户和500多个合作商,采购规模可观;但传统农牧基于养殖户的评价来理解价值的评价体系,并不能真实反映终端消费者的感受。让消费者感受到肉的安全而非仅听农民评价饲料好不好,是陈春花调整公司产业链的根本所在。

  “仅仅是养殖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销商与资金、原料采购的协同效率,而非真正的养殖效率,更不用说对种、动物保健与福利、技术等这些关键要素的理解和把握。”她表示。

  在核心技术能力方面,陈春花的理解还不止于研发,她要让技术能力变成服务,为此新希望六和加大了调整和投入力度;同时,基于公司12年累积的海外经验,她将抛向海外市场的网撒得更加广阔。目前,新希望六和在全球16个国家建成或在建分子公司已达47家。

  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新希望六和的属性,整个养殖的过程和食品提供的过程已做到安全可控。陈春花说:“我们已经从原来‘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基地+终端’的经营模式。”

  公司持久力专家艾伦?奈特说过:“不可持续是无法持续的。”陈春花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无论对现实还是未来的判断,“一切照旧”的商业模式无法带来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变化让她成为一个坚定的变革者,而她又在持续的变革中成为一个笃定的挑战者。

  陈春花在挑战公司管理,也在挑战自我。“有一天,发现别人在用‘陈春花教授’开设微博时,我忽然明白:这个时代,你不去与别人沟通,别人会‘帮’你沟通。”于是陈春花主动突破,不久她申请的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顺利上线,取“春到浓时花自开”之意。

  她相信:“自己需要融入时代,才可与变化共舞。”

  殊途同归

  昂昂溪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素有“鱼肥水美乳飘香,历史文化四海扬”之美誉,那里是陈春花的故乡。

  中学时代,她深受中学老师齐宁堃影响,从此将“当一名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方向。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本科毕业后,陈春花选择留校执教,随后到北京师范大学研读伦理学;对企业研究产生兴趣后,她就去新加坡国立大学、爱尔兰欧洲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此外,她也曾先后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书育人是她一直没有放弃的事情。

  陈春花曾在她的著作《让心淡然》中写道:“身为大学教师的我,很想在自己的课堂引入辩经的场景,很想带着学生置身于哲蚌寺的辩经场,置身于这承受提问、各种奚落、被人高声嘘、除下佩冠的空间,唤醒学生内在沉寂已久的力量,用高昂的斗志、智慧的思考、缜密的逻辑,从而赢得尊重和敬仰。”

  教书之余,陈春花每年都有著作出版。从2004年出版第一部总结中国领先企业成长规律的专著《领先之道》至今,她已是著作等身。这些著作大都是陈春花根据中国企业在管理中遭遇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有她对人生思考的随笔集。对陈春花来说,她写作的初衷是“让管理理论与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有一个密切的关联”。

  陈春花表示,无论教书、管理企业还是写作,她只是在做一件事情:研究中国企业。

  “在我自己看来,三个角色都在做一件共同的事情,而这三个角色的努力,让我受益匪浅。一方面真正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与经营问题;一方面可以更深地理解管理理论与研究的价值;还有一个方面,让我可以发现实践与理论之美,并传递出去。”陈春花说,这三者之间没有冲突和不和谐,也就很容易平衡,唯一需要调整的只是时间分配而已。

  当年接受刘永好之邀时,陈春花曾与其约定再三:兼职新希望六和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三年。如今距离约定期限不远,如果她选择全身心地重返校园,刘永好之女刘畅将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和刘畅之间的确既是师生,也是朋友,更是伙伴。”陈春花对刘畅评价极高,她相信刘畅一定是带领这家行业领先企业取得持续发展的核心团队中最重要的一员。“刘畅非常优秀,她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积极热情、学习能力、沟通及协同能力,以及对于企业的热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百般忙碌之余,陈春花会抽出时间修禅。她最喜欢六祖“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句话,在生活中也将这份禅宗精髓灵活运用:教书时教书、管理时管理、研究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