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863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11-06

乌蒙山麓挥写金融扶贫多彩画卷

——农发行毕节市分行助推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纪实

□谌 刚

  深秋的乌蒙大地,秋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24日,迎着雨后的晚霞,笔者漫步在纳雍县勺窝乡五一村村口,只见新颖别致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宁静中透出祥和;太阳能路灯矗立在通村油路两旁,成为乡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行走在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文明村庄的新气息。

  这幅美丽多彩的画卷,就是农发行毕节市分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美丽乡村、改善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该行发扬“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的毕节精神,自觉提升站位,全力服务“三农”,“十一五”以来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83亿元为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注入新动力。

  争取总行差别支持政策,助推扶贫开发

  2014年2月,黔西北高原还正是隆冬季节,人们已经从纷纷扬扬的雪花中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杨松赴任农发行毕节市分行“一把手”。履新不久,新一届党委毅然决定把“四个一”作为工作主基调,即:“把业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风险防控作为第一责任,把基础管理作为第一支撑,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保障。”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毕节试验区要继续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子”。以此为契机,该行党委班子成员“逮住”各种机会向市领导汇报金融扶贫的思路,恳请毕节市委、市政府和省分行主要领导多次赴京争取总行差别化支持政策。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11月,农发行总行下发《关于将贵州毕节列为总行扶贫开发试验区的相关意见》,出台七项差别化支持政策,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项目,允许“先行先试”,探索创新信贷支持模式,做到“办贷优先、规模倾斜、利率优惠、期限延长”。这是金融机构总部单独对毕节出台的第一份支持文件。今年8月,总行扶贫开发事业部成立后,将毕节作为联系点,积极探索毕节“精准扶贫”之路。

  2015年1月,市政府与省分行签订政银合作协议。5月,总行行长祝树民深入毕节调研,指出像毕节乌蒙山这样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是农发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了更好地把“一意见、一协议”和总行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实到位,该行积极向市领导汇报,促成市政府成立以市长陈昌旭为组长,常务副市长罗建强,副市长冉霞、李玉平、高青、蒋从跃为副组长,市直1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推进落实试验区扶贫开发工作。

  精准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助推扶贫开发

  “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5亿元贷款实施的工程包括可乐彝族苗族乡、野马川镇、财神镇、六曲河镇的4个移民点,建设内容为住宅、商业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对4个移民点的贫困区域的居民2703户、11623人进行易地搬迁(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6783人),建设安置房2703套,总面积289411.17平方米,总用地216510.65平方米。”该行杨梅一五一十告诉笔者。

  10月20日,全省扶贫开发大会上,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冲破贫困的桎梏、撕掉贫困的标签,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奋力闯出一条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作为毕节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该行着眼国家战略大局,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把社会效益放在优先位置,自觉按照当地党政意图履职,按银行规律运营,努力把农发行办成政府的银行、支农的银行、现代化的银行。

  8月初,总行推出新的支农信贷产品——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该类贷款是向借款人发放的纳入地方政府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用于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性贷款,主要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以及与易地扶贫搬迁直接相关的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原居住地的土地复垦及整理,搬迁过程中发生的搬迁补偿、临时过渡费用等。

  今年8至10月,该行仅用2个多月时间,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贷款申报9笔,金额174.3亿元,覆盖全市8个县区,全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驰援全市共同“打赢扶贫开发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

  截至10月末,该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项目获批4个,金额27.8亿元。10月30日,已经分别发放七星关、织金、赫章易地扶贫搬迁贷款2亿元、3亿元、2亿元。其余贷款将根据施工进度在年内陆续投放到位。

  “我们能搬出这个穷旮旯,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农发行!”七星关区田坝镇一位村民欣喜地说。

  加大农业产业信贷支持,助推扶贫开发

  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对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毕节市分行充分发挥政策性、扶持性、引导性功能,通过支持粮食购销,搞活流通,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该行一方面大力支持国家和地方粮油储备体系建设,稳定粮价,确保粮食安全。另一方面积极支持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在解决农民区域性“卖粮难”问题的基础上,做大做强粮油产业,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民增收。

  威宁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由中央财政每年对全县投入资金近2亿元,帮助解决农村学生就餐困难,近32万名学生吃上“营养餐”。

  但由于财政补贴资金未能及时拨补到位,给实施学生营养计划带来一定的资金周转困难。该行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决定向威宁提供3000万元信贷支持。

  一石激起千层浪。“威宁模式”的成功实践,带动了周边县不约而同开展了此项业务。据悉,该行先后向黔西发放1860万元、向织金发放1495万元、向纳雍发放3384万元贷款,支持学生营养计划的实施。

  着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扶贫开发

  今年以来,该行金融扶贫工作突飞猛进。截至10月末,累计投放5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毕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农村水利建设、农村路网建设、农民集中住房、农村职业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等领域。

  “十一五”以来,该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83亿元,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9个,支持新建水库5座,增加库容2801万立方米,增加或改善灌溉面积98万亩,修缮疏浚河道沟渠102公里,改善水面污染面积34.25平方公里,解决31.95万人饮水问题。45亿元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2个,新建农村公路301公里,改建农村公路3340公里,特别是2014年支持的毕节市“十二五”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项目,贷款7.5亿元,支持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402条、2046公里改扩建项目,覆盖全市561个建制村,有效地改善全市农村交通状况。72亿元贷款支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26个,收储土地1.65万亩,整理耕地7.88万亩,复垦土地10.62万亩。6.66亿元贷款支持农民集中住房建设项目3个,新建85个农民集中住房示范村,覆盖12458户农户。2亿元贷款支持农村医院建设项目,支持医院新增床位300张,项目规划床位800张,达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民就医难的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创新信贷支持模式,今年9月投放了贷款6500万元支持大方县同心职业技术学校扩建,这是该行采取先行先试支持毕节试验区教育事业的首笔信贷资金,有效地缓解了大方职业教育资源严重落后的问题。

  一串串数字,枯燥且乏味,但这数字凝聚的,是毕节市分行对试验区的深情厚谊、对信贷支农事业的热爱执着。

  该行行长杨松介绍,他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以及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毕节试验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