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贵州现代山地高效农业
□康冀川
生态农业,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贵州地处中国大西南,优良的生态环境、立体的小气候特征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无可复制的先天优良条件。以生态农业为方向,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和载体,贵州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将大有可为。建设贵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贵州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贵州打造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有以下优势:一是有产业和经验基础。近年来我省特色优势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产业规模在全国靠前,贵州农产品优质、安全的品牌形象逐步深入人心,辣椒、茶叶等农产品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黔南州实施的“185工程”,坚持“面上不开窗、带上不断线、点上要出彩”的总体布局,大力培育形成茶叶、蔬菜、水果等产业带和聚集区。比如湄潭县的农村改革试验区,20多年来,在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上,实行两权分离,极大地促进了湄潭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在2011年,又规划建设了“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园”。白云区以现代农业展示园为基础,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展现农业多种功能,形成了高效农业园区的基本雏形。二是有气候和地理优势。我省925%的面积是山地,垂直气候明显,特别是低纬度、高海拔、无污染的资源组合,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特色农业的独特优势。我省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前沿,相对西部地区其他省份来说,贵州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有地缘之利。随着我省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步改善,特别是交通条件短期内的大幅度改善,我们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将很快降下来,为我们把生产的优质高档农产品卖到省外去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三是有政策和市场机遇。政策机遇: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要求我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市场机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市场需求调整升级,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优质粮食、畜产品和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市场前景看好,发展空间很大。产业转移机遇:受土地增值、劳动力成本上涨和环境约束等影响,“东茶西移”、“东果西移”、“东药西移”、“东菜西移”成明显发展趋势,贵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正逢其时。我省有6800多万亩的耕地,也有足够的耕地可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潜力很大;同时我省生态环境良好、立体气候明显、农产品品质高,通过几年的发展,茶叶、马铃薯、烟、酒、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推进“5个100工程”重点发展平台建设,其中包括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全省共筛选出113个创建点建设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17年,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实现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含量较高、经营机制完善、产品商品率高、综合效益显著,成为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议:
一是完善和修正规划思路。全省11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规划编制虽已基本完成,但有的园区规划还要作修订完善,进一步提升园区规划质量。在修订完善规划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一定要遵循循环生态农业的理念。抓紧补充完善环保设施和措施,尤其是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环保规划和设施必须完备。
二是增加投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不同于一般农业项目,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创新技术、人才等资源,发挥其叠加效应。在资金投入方面,总体上有三个层面:一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渠道增加投入。二是整合各部门的资金和项目。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政府依据各个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和资金整合方案,在安排各项涉农资金时,要集中农口资金支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县级政府要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把资金整合好,多渠道增加投入。三是增加企业的主体投入。企业投入包括企业融资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各地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主体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示范园区没有企业,就根本不叫园区或者说园区不完整。
三是改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农业示范园区就无法实现现代高效。要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工程,加快农业示范园区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示范园区道路畅通、灌溉方便、用电便捷。加快农产品储运保鲜、冷链物流、市场体系的配套建设步伐,改善园区生产经营条件。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加快喷滴灌、钢架大棚、玻璃温室等设施设备建设。还要搞好园区农机具配套服务,不断提高农业设施化、机械化装备水平。在规划时要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园区生态建设,提倡发展生态、循环和有机农业,创新园区种养模式,通过农牧结合、立体种养、间作套种和资源循环等节约型农作模式,推进农业废弃物利用,推行病虫害高效低毒综合防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示范园区可持续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加快品牌建设,各园区都要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相关品牌。主导产品和相关品牌的建立都需要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控制。二者对园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出品牌、保住品牌、提高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加强营销网络和信息交易平台建设。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安全信誉,也难以确证生态农业基地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的价值,很多特色农产品局限在产地,无法进入大市场、大流通,致使生产与销售脱节,消费引导生产的功能不能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基于此现状,浙江、山东和湖南省政府先后搭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不仅引领了我国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并且还将促进特色农产品走向“高端”发展路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促进了品牌的宣传、销售推广和市场预测,这将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建议我省尽快建立两个平台:一是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预测平台;二是农产品的交易平台。现阶段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产品要尽快进入阿里巴巴、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生化工程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