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贵州实验
□本报记者 董 瑶
立夏后天气渐热,湄潭县仙谷山养生度假小镇却很清凉。步入“小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记者不由地按动快门,拍下这片带着茶香、满眼绿意的“世外桃源”。
5月10日,2015“多彩贵州有多彩”系列网络文化传播活动之一的“贵州茶香行”大型采访活动,聚焦被誉为“中国小江南”、“天然大公园”的湄潭。来自全国及各地重点新闻网站、知名商业网站、省内新闻媒体的60余名记者,零距离体验了贵州茶乡的独特风情。
这是贵州省对外宣传贵州茶旅形象的又一重磅之举。
1 茶旅融合,消费带起来
记者注意到,不只是“贵州茶香行”大型采访活动,近期全省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助推贵州茶产业与旅游业共赢发展。
5月1日,黔西南州41家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及经营的企业齐聚国家AAAA级景区万峰林下,开展全州首届“五一”品茗活动。现场,茶企邀老手艺人制作手工茶、请布依八音乐队配乐茶艺表演,少数民族少女少男将一杯杯鲜茶送到远道而来的游客面前,让他们在尽兴观赏万峰林雄奇壮丽的山水田园人文美景时,免费品尝绿色、鲜爽、安全、健康的高山有机生态名茶,以饱尝视觉、听觉、味觉多重盛宴。
据贵州省茶产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是去年活动的一个“升级版”。2014年,贵州分别于“五一”、“十一”期间,在全省43个重点产茶县和86个著名景区、广场举办品茗活动,参加企业多达600余家。节假日,各市(州)、县(区)陆续在当地主要广场、公园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品茗活动。“去年的两次景区品茗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促进了茶旅融合和黔茶消费;同时提升了景区服务水平,留给广大游客一个多彩、温馨的贵州形象。”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动“茶旅一体化”建设,把节假日期间景区品茗活动培育成贵州旅游的一张名片,把景区建成宣传推广黔茶品牌、弘扬黔茶文化、促进黔茶消费的重要窗口,展现给外地游客一个生动、丰富的贵州茶旅形象。
今年“五一”期间,该项活动覆盖全省9个市(州)的43个县(市),包括贵阳孔学堂、安顺黄果树、遵义红军街等著名景区景点、广场、茶乡、茶山等,共设立72个品茗点。三天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63万名游客不仅游览了秀丽多姿的贵州美景,且在观光现场喝到、买到了优质的贵州名茶。
2 优化配置,茶区富起来
“我省的茶业品种多、禀赋好、产量高,独特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加工技术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构建了全省‘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基础。”贵州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一批“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生态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应运而生,以茶园、茶文化、茶乡风俗相结合的茶叶产业链在贵州初步形成。
作为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湄潭茶海休闲度假旅游景区以茶海观光和茶文化风情体验为核心,集生态休闲、运动养生、度假游乐、商务会议于一体。该项目于2013年4月正式动工,目前游客接待中心、观海楼等功能区域已建成投用,所有规划建设工程预计到2018年全面建成。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和独特浓郁的茶文化,湄潭县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规模适宜且吸引游客参与体验的茶叶庄园相继开门迎客。今后,该县还将推出更多茶汤、茶食、茶点、茶酒等茶饮食文化,以及传承茶道、茶艺、茶歌、茶舞的茶风情文化,为游客提供集休闲避暑、会务接待、民居风情、茶文化普及、特色餐饮、水上娱乐等于一体的茶乡旅游体验。
位于清镇市郊的红枫湖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区。红枫湖畔的山韵茶场拥有2000多亩生态茶园,游客在里面可体验亲手采青、炒茶,并品尝自己炒制的茶叶。2014年,红枫山韵茶场共接待来自海内外的茶旅体验者1000余人(次)。而这只是贵阳市“茶旅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按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该市着力推动一产和三产相结合,不断拓展茶叶生产功能,跳出简单的种茶卖茶经营模式,赋予茶园休闲体验观光功能,成功打造了包括开阳云山茶海、清镇红枫山韵等一批“茶旅一体化”项目。
位于贵州西南部的普安县,数百万年前已有“四球古茶”生长繁衍,被专家认定为茶叶起源地之一。普安茶文化极其厚重、茶叶品质非常优良,秦汉时期当地百姓所制茶叶作为商品销往全国,明清时期布依族群众所制“福娘茶”被作为极其珍贵的礼物上供朝廷。如今,该县依托2万多株珍贵的“四球茶”古茶树资源和“中国古茶树之乡”、“黔茶第一春”等名片优势,走出一条以龙头企业为带动、茶品质为优势、茶文化为主题、茶园风光为特色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了茶产业在新形势下转型升级,加快了同步小康的步伐。
3 规划先行,文化兴起来
2014年4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其中,为推进全省“茶旅一体化”进程,提出三年内在全省100个旅游景区(景点),以茶园、茶馆、茶街为载体,开辟茶文化展示窗口;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茶文化旅游景点、主题公园和主题酒店;在贵阳孔学堂开设大碗茶庄。
结合旅游景区和茶叶重点区域,贵州还将打造1—2台茶文化主题大型歌舞演出或实景演出节目,举办两年一届的“贵州·国际茶艺大赛”,打造1—2个具有地方特色和旅游吸引力的茶文化节;支持打造带有评书、曲艺表演、小话剧、茶艺表演等文化传播功能的文化茶馆10—20家。
记者从贵州省茶产办了解到,过去一年全省“茶旅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旅游主管部门安排600多万元,用于茶旅融合景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省内西江苗寨、黄果树、梵净山、荔波、万峰林、石阡尧上、百里杜鹃、赤水、遵义会议会址、六盘水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等10个旅游景区设立茶叶销售窗口;开辟湄潭茶文化体验2日游、贵阳亲子茶园体验1日游线路各一条;举办“2014贵州十大最美茶旅线路评选暨体验活动”,面向市场推出“湄潭凤冈休闲养生之旅”等十大最美茶旅线路……
值得一提的是,为积极营造茶旅文化,去年贵州省茶产办还推动成立了“贵州茶旅联盟”。该联盟由省内茶企、茶乡、景区、旅行社、茶会等共同组成,并与航空公司、景媒体等签署推动“茶旅一体化”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联合开发茶旅线路产品、茶旅商品及建设茶文化主题度假酒店、开展茶旅宣传促销等。
媒体记者走进贵州茶乡:“我们要与贵州茶产业一起飞!”(记者 黄福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