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春卷
□陈 霞
在我这个地道织金人的心里,省会贵阳流行的大春卷或者丝娃娃,甚至隔壁安顺的小裹卷,都不能像织金春卷一样催发出满满的幸福感。
那天路过回龙桥,发现有人在卖老式织金春卷。欣喜若狂之下,连接三天中午,都特意去买一只,和着我最近爱上的养生黑米粥一起做午饭。重逢久违的美味,脑子和味蕾,一起欢呼雀跃。这畅快的幸福觉,促使我想要写一篇小文,来赞扬它的美好。同时夹杂了小小的私心:希望这家新开的春卷摊,有愈来愈多的人捧场。据说心情能影响人制作美食的水平。老板心情好了,制作出的春卷会更美味。
织金春卷有两种。一种为目前卖得最广泛的,必须坐在伞下或者棚子里,用套着塑料袋的碗品尝的辣水泡春卷。这种春卷的原材料很简单,海带豆腐皮切成丝,加上开水烫熟的绿豆芽,一共三样拌好放在一个大盆里。食客来了,店家麻利地从盆里抓一撮混合物,放到米皮上迅速裹好,再浇上两汤勺稀薄的辣椒汤水、撒一把炒黄豆就可以端上桌子了。比快餐还快餐。
在织金大府头周边,这种快餐春卷食客众多,生意兴隆。
以前不知道盐味的精妙,在这种新流行了十几年的辣水泡春卷上,见识了盐味的魅力。浇了大量混合盐酱醋味精以及折耳根的辣水春卷,只需用筷子挑破表皮拌一拌,盐味随着辣椒水迅速就位,均匀分布在整个碗里。夹一筷入口,味蕾被辣椒水裹挟而来的咸辣麻凉瞬间覆盖。浓重爽快的口感,着实掩盖了食材滋味的匮乏。热爱盐味的市民们,被辣水春卷征服了。
可我被老式春卷养刁了的味蕾,从来没真正喜欢过这种辣水泡春卷。只在素食瘾大发的时候,配着卤苕粉吃两只,聊以抚慰饥肠辘辘的肠胃。
我的文章还没写出来呢,回龙桥又冒出了一家新的摊位,同样售卖老式春卷。老板无疑深知制作地道织金春卷的奥妙:各种素料都被悉心地侍弄好——丝细且均匀,块小而有形,碎则匀而不黏——红黄绿白,待在各自的盘子里,赏心悦目。
因为肠胃不好,我近几年不太能吃辣。特意嘱咐摊主少放一点辣椒。女摊主微笑着点点头,带着一次性手套,熟练地在半透明的米皮上抹一点艳红浓稠的油辣椒,又从每只盘子里揪一点素菜放在米皮上——每样确实只有一点点,多了就包不下了。再从一个小碗里舀了点酱油,小心地均匀浇在素料上。然后舀一点辣椒,一点一点,仔细往素料堆上蘸。最后,像裹一个奶娃娃一样,撩起米皮的三个角,迅速稳妥地包好。我的手掌撑着早早摘下的透明小塑料袋,稳稳接住这只刚刚完工的春卷,满足感油然而生。
中国人吃饭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窃以为,应该再加一个“形”字。织金老式春卷,可谓色香味形具全。
色,红黄白绿,赏心悦目。香呢?每次还没靠近摊子,一股佐料的清香味儿直往鼻孔里面窜。“形”就更不用提了。配料里的黄瓜丝、泡萝卜粒、咸菜碎、海带丝、白萝卜丝、胡萝卜丝、芹菜段、豆芽,土豆条、粉丝、香菜碎等等,随便十来种材料,软硬大小形态各不相同。
站在摊位前面,眼睁睁瞅着摊主慢条斯理,一步步完成包春卷的步骤,心里甚是煎熬,嘴巴里早已唾沫直冒。接到手里,迫不及待一口咬下去,黄瓜的鲜脆、海带的腥韧、油辣椒的咸辣、泡萝卜粒的酸爽……各种食材一拥而上,欣喜地与味蕾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后,使开浑身解数,让舌尖上的每个细胞忍不住加足马力工作,唯恐漏掉了某一种细微的味觉体验。
这种盈盈一握的老式春卷,每一只都能感受到经营者的用心,每次去买,心里都充满了幸福感。这么好吃的春卷,每只只要两元一份。饿或者不饿,都可以吃下一只。这显示了小城让人欢喜的地方:稍有一点发现的眼光,随便就能吃到便宜、用心、食材又好的美食。
居于小城一隅,出行、娱乐和物质生活,都比大城市稍逊一筹吧。幸亏还有春卷这样健康美味的特色小吃,成全我对生活额外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