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8期 本期1731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3-10

发力新常态 实现新作为

——省工商联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董 瑶

  “全国民营经济占比60%多,沿海有的省份甚至占比90%多。在民营力量上,贵州目前民营经济比重已经达到了43%,相比过去是壮大了,但和沿海等地相比,还有待加强。每万人民营企业数,也不到全国一半。此外就是企业规模较小,500强民营企业中,贵州只有1家,上15亿元企业中,全国1700多家,贵州才5家。”3月4日,在省委宣传部全国“两会”宣传工作组组织的“民营的力量”专场主题采访活动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谢强说。

  差距就是空间。在谢强看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中关村科技企业园落地贵阳,大数据发展战略的实施和“5个100工程” 等的开展,让贵州民营企业有了飞速发展的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创新工作方式发力新常态实现新作为,一直是省工商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创新破题融资难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谢强说,贵州正在积极探索各种途径解决融资难问题,一是和省政府金融办联合开通绿色通道,二是组建贵商投资公司,三是组建贵商银行。

  “我们和省政府金融办通过协商,构建一个‘绿色通道’。”谢强说,就是对工商联系统、商会系统的企业,发起组织小额贷款公司,组建融资贷款公司,建设“绿色通道”,由省金融办加强指导,快速审批,这项工程去年已经启动,现在已经申报了五家小贷公司,注册资金两亿余元。

  “此外是抱团发展,组建投资公司和银行。”谢强说,在工商联的主导下,贵州已经组建了一个贵商投资公司,引导贵州的企业做贵商投资,助力民企抱团发展。

  “组建贵商银行,现在正在进行阶段,有三十几个企业家参与进来,签订了发起组建银行的协议书。”谢强说,目前贵州正在做筹建工作,企业家的筹备小组已经成立了,省级层面的推进小组正在申报中。

  谢强说,这样的纯民营银行,国家也在做试点,全国只有三到五家,原则上是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解决市场抗风险问题。贵州希望能尽全力挤进全国首批试点中,成立贵商银行。

  创新宣传树品牌

  除了金融板块外,从省工商联的职能出发,工商联正在做各种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工程,首当其冲就是凝聚“贵商”力量,牵头组织召开“首届贵商发展大会”等一系列的大型活动,树立“贵商”品牌。

  在“首届贵商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3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著名企业家,137个海外贵州商会、省外贵州商会及筹备组、省内异地商会、行业商会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市州领导近1400人齐聚筑城。会议公开征集产生了会旗、会歌、会徽,举办了2个主论坛和八个平行分论坛,宣读了“2014贵商宣言”,启动了2014贵商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推选并表彰了贵商代表人物,发布“贵商历史名人” 15位、“当代贵商杰出代表”11位、“2014贵商风云人物”10位和“2014贵商精英人物”51位。会议是首次“贵商”的集体亮相、首次提炼“贵商精神”、首次凝聚贵商力量、首次推选“贵商代表人物”和首次尝试市场运作模式,真正达到了凝聚力量、弘扬精神,树立形象、展示文化,打造品牌、促进发展的目的。

  2014年,贵州省工商联还主办了 “第八届中国品牌节暨首届贵州品牌大会”,较好地宣传了贵州及贵州民营企业的品牌。会上发布了“贵州民营企业杰出贡献品牌企业及产品”10个、“贵州民营企业突出贡献品牌企业及产品”33个和“贵州民营企业特色品牌产品”305个。

  此外,省工商联还牵头举办了2014“天下贵州人”新春联谊活动,来自海内外的贵州籍知名人士和新贵商代表欢聚一堂,共同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通过代表性大会的举办,全面展示了贵州投资环境,全力营造了亲商、安商、助商、护商以及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贡献‘贵商’力量。”贵州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服务优环境

  为有效解决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资源匮乏且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充分挖掘民营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才潜能,拓展职称评审服务范围,让广大民营经济专业技术人员享有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待遇,2013年,省工商联与相关单位启动了全省民营经济组织职称评审工作,成为全国继福建之后开展此项工作的第二个省份。2014年8月28日,贵州省民营经济组织首次职称评审工作总结会在贵阳召开,一大批民营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脱颖而出。

  据了解,省工商联负责开展全省民营经济组织工程、农业、工艺美术系列的职称评审工作。评审期间全省工商联组织共收到3520名申报者提交的材料,由省工商联组织评审的有2492名,其中高级879名、中级1160名、初级453名。经过初审和复审,共有2162名申报者通过,其中高级660名、中级962名、初级413名,通过率分别为75.08%、82.93%、91.17%。职称评审工作既体现了有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方针政策的深入贯彻和落实,又顺应了近年来我省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需求,得到了民营经济界的积极响应,受到了参评人员的真心拥护,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功能,省工商联纵横联动,主动对接和联系省直有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一是推动全省民营企业纳税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牵头与省国税局联合召开服务民营经济、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座谈会,形成了“关于推进我省民族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报告”报省人民政府。目前全省五个市州工商联和30余个区县工商联先后组织召开了民营企业纳税服务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二是抓好贵州省民营企业工商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落实,2014年先后两次与省工商局召开贵州省民营企业工商服务工作联席会议,举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相关问题现场培训会,协助工商局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联席会议的落实,进一步优化了全省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加强民营企业和工商部门的沟通、互动,优化工商服务。三是召开贵州省民营企业挂牌保护领导小组第一次联席会议,印发了《贵州省民营挂牌保护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与省检察院开展了主题为“检企相约、携手发展”的检察开放日活动。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协作,着力推动全省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工作健康发展,着力创造安定的环境,化解纠纷,保护各类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四是与省发改委建立项目对接联系服务制度,建立了项目对接、政策发布,信息共享、定期沟通的工作机制。

  “建议通过改革为民企提供宽松、宽容的社会环境,培养民营企业的创新意识,激发民企创新活力。”正如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谢强在全国“两会”上的建言一样,民企要壮大,“创新发展”势在必行,而发力新常态实现新作为,工商联“创新履职”也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