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省抓住科技创新是贵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模式的关键及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是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加快完善开放带动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后发赶超的顶层设计,积极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不断构建改革发展的动力平台和支撑体系,在开放创新中用好战略机遇、优化资源配置、寻求合作共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了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新的篇章。
第一期:开放创新添动力
主持人徐兴海:1月25日上午,贵州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1月26日,贵州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也将隆重开幕。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一千多名与会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将汇聚一堂,展示履职风采、建言贵州发展。在省“两会”期间,我们节目会把他们中的一些人请进演播室,围绕科技创新、“四化同步”、民营经济、“引金入黔”、生态文明等方面的话题,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对话和探讨。
今天这期节目的主题是“开放创新添动力”。我们演播室邀请到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省科技厅厅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坚和六盘水市政协常委、贵州天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海一起来对话。欢迎三位嘉宾的到来!
近年来,我省抓住科技创新是贵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模式的关键,加快完善开放带动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后发赶超的顶层设计,不断构建改革发展的动力平台和支撑体系,在开放创新中用好战略机遇、优化资源配置、寻求合作共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背景短片
2013年9月8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正式揭牌。依托这一新支点,贵阳吹响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突破口,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的冲锋号。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和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相继落户贵安新区,一座“中国智慧园、生态科技城”正在黔中大地崛起。
贵阳市和贵安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大数据产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此为标志,贵州在大数据时代的产业蓝海强势起航。无论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教育、经济、人文和社会其他领域,大数据都是一次实现变革、转型的机遇。它如同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吸引着各方创新资源集聚,为贵州后发赶超打开了一扇“机会窗口”,使之站到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革命最前沿。举全省之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贵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生动实践。
科技创新展示着转型发展的雄心。在六盘水市红桥新区,一个名为“闽商科技产业园”的国际化、规模化龙头产业园区,不断吸引当地乃至全国品牌企业的目光。红桥新区是承接贵州工业转型、连接攀西经济圈并融入川、渝、滇、桂四地经济的重要节点和交通走廊。由贵州天日集团投资40亿元开发建设的闽商科技产业园,是攀西经济圈工业制造业的商贸物流重点工程,也是贵州省2013年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六盘水市2013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产业出口加工基地。
该园区集展销采购中心、仓储物流中心、B2B电子商务中心、生产加工中心、政务中心等五大中心于一城,融批发、加工、物流、仓储、商务、政务等六大功能于一体。通过全面整合攀西经济圈乃至西部机械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汇聚“世界500强”和全国2万多家中小企业的2万种矿山机械、矿山设备、汽车配件、机械、五金机电等商品,形成产地市场、销地市场和消费市场,成为贵州煤矿机械、重工机械、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的商贸基地和六盘水产业升级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预计项目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可达到120亿元,并解决就业30000人。
演播室访谈
主持人:“创新驱动”是近几年的一大热词和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就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陈厅长主管的就是科技创新方面的工作,您怎样理解创新驱动这一发展战略?
陈坚: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后,我们国家进入了发展“新常态”,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三期叠加”的阶段(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编者注)。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与以前靠要素投入是有质的区别的。我们国家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光靠要素投入就能解决,而是要靠创新驱动发展、要靠制度创新、要靠内生动力,产生向上发展的趋势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主持人:李秘书长,您对我省提出实施的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又是怎么理解的?
李月成:创新驱动其实也就是一个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要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推动引领新常态。新常态要求我们经济发展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要让经济结构得到升级,升级才能实现提质增效;另外,新常态要求我们把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换为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从贵州省这几年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创新驱动十分重要。特别是像我们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感受更加深刻,整个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依靠的就是创新驱动。以前,我们一些地方每年的财政收入,基本只能维持各个机构的正常运转,有一句话叫做“吃饭财政”。所以说想要发展,就必须引进外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来创新改变贵州贫穷落后的面貌。
主持人:黄总在六盘水经商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现在正在致力于打造“六盘水闽商科技产业园”。您为什么要做这个产业园,而且是以“闽商科技产业园”来命名的?
黄清海:我们这个闽商科技产业园占地600亩,总投资约40亿元,从2012年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已经全部建成封顶。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对闽商科技产业园的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指导性意见。“闽商科技产业园”的命名,体现了贵州天日集团产业转型的一个方向、一种定位,所以我们重点围绕科技、科研等方面的项目去招商。主要就是想把闽商科技产业园打造成为六盘水市第一个中小企业创业园、孵化基地,成为东西部产业转移示范园和出口产品加工基地,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主持人:说到“创新驱动”这个关键词,我想过去一年全省广大政协委员们对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开放创新主题上肯定有一些建树。李秘书长,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李月成:省政协去年的工作有很多的亮点,成效也非常显著。首先是在省政协主席会议的领导下,开展了很多次主席会议视察,主要围绕生产生活中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对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黔桂毗邻地区三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开展了调研视察。其次,省政协开展了万亩大坝保护的调研。根据调查,2005年我省有47块万亩大坝,总面积达到139万亩;但是到了2012年,我省47块万亩大坝的总面积减少为127万亩,7年的时间就少了12万亩。贵州本来就是山地农业省份,所以说保护好这些万亩大坝,对解决贵州人民的吃饭问题非常重要。另外,我们围绕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开展了一次调研,对高速铁路的建设和管理也开展了一次调研。我认为,去年的调研视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主持人: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人才的积聚等等。陈厅长,在这些方面我省有哪些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陈坚:“创新驱动”是由知识来承载的,而知识是有价的,现在全世界都强调要保护知识产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几个“更加”,其中就强调了要更加注重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所以说,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前,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要进一步树立,而且要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任何人在进行科技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时候,可能会用到别人研究开发的成果,就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而不能侵害别人的知识产权。这是我们创新驱动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另外,知识产权又跟人才有紧密的关系,因为专利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做出来的。现在国内外一些大的产业变动,都跟收购企业、收购专利、收购知识产权有关。因此,技术、金融、人才的激烈竞争,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持人:黄总,具体到企业层面,您的“闽商科技产业园”建成以后,它是重复以往的一种运作模式,还是有创新的亮点?
黄清海:创新是我们企业转型的基础,闽商科技产业园就是从一个商业专业市场地产开发的传统模式转移到新型科技产业模式的载体。从建园一开始,我们就考虑怎样转型,怎样才能寻找到一种更新、跨越式或者创新型的产业。首先,在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闽商科技产业园引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纳阳科技水处理技术,带动了园区相关企业的整体品牌升级与产业升级,因为纳阳科技的纳米膜3D打印是目前全球最新的技术。另外是引进人才,现在贵州处处布满了商机,包括闽商科技产业园也充满了商业气息,但是我们确实还很需要人才,特别是商业方面的人才。
主持人:我记得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过一句话,“上海没有其它资源,唯一的资源就是人才”。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只要有了人才特别是高端的人才,就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怎样把科技成果和人才孵化运用好就显得很重要,这更多的是政府在做。陈厅长,这就是您的事了。
陈坚:省委、省政府对于人才发展战略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人才发展基金。现在,我们正在推动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这在全社会已经有了共识;其次,从政府层面还制定了一些鼓励的政策,带动到贵州聚集的人才越来越多。正如您刚才所说,上海市的人才很多,但是人才是长腿的,哪个地方有发展商机,人才就会往哪里集聚。另外,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怎样把人才的才能转换为财富。现在,贵州有很好的商机、很好的政策,人才自然会向这里聚集过来。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请问三位嘉宾,在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不管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怎么样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你们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陈坚:我觉得,第一要有开放的胸怀,第二要有积极的姿态,第三要有很强的行动,最后是要用市场来配置好创新的要素,这样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做得好。
黄清海:把贵州的“贵”字拆开,正好是“中、一、贝”三个字,说明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在整个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贵州的生态保护可能是做得最好的,我们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加大高新科技产业引进力度,让经济、人才、生态和谐发展。
李月成:首先非常赞同陈厅长说的四点,我再补充一点,就是我们的广大领导干部要从思想上实现“创新驱动”。只有具备了思路创新这个基础,大家才能跟得上省委、省政府的步伐。对贵州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开放比改革还要重要。所以,我认为思想上的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基础性因素。
主持人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实体经济为支撑、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就是贵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好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独家特约播出的2015年省“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面对面:谋略贵州·创新驱动》今天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参与这次访谈,也感谢大家的收看,下期节目再见!
(本报记者 董 瑶/整理报道 本报记者 姚晓凌/图片摄影)
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
省科技厅厅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陈坚
六盘水市政协常委、贵州天日集团董事长黄清海
2015年省“两会”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两会面对面:谋略贵州·创新驱动”第一期《开放创新添动力》录制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