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省的遵义地区约有15万热血青年奔赴各地战场奋勇杀敌,共赴国难。时至今日,这些民族英雄都已年过耄耋而进期颐。由于诸多原因,大多数抗战老兵(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抗战老兵)都还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他们的生存状况,令人唏嘘。为了给抗战老兵以生存的保障,还英雄们应有的待遇和尊严,今年4月,遵义市档案局(馆)、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市社会义工协会和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联合开展了寻找遵义籍抗战老兵的活动。期间,遵义市政协委员王廷龙和谢爱临等,通过走访调研,以收集到的详实的原始材料为基础,形成了提案《关爱遵义籍抗日战争参战老兵生活的建议》,将老兵的生活现状反映到有关部门。很快,遵义市民政局对提案进行了认真办理,率先在我省出台了为农村抗战老兵发放救助金的政策。
委员提案得落实 抗战老兵尽开颜
□本报记者 卢春勤 王卫华
关爱活动:直面老兵的艰辛生活
今年4月,一场特殊的活动在遵义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遵义市档案局(馆)、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市社会义工协会和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联合开展的“寻找遵义籍抗战老兵”的活动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采取逐一走访慰问、询问口述记录、录音录像整理、接受老兵及家属档案捐赠、向抗战老兵及家属征集档案等方法进行有效材料收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随着当时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毗邻重庆的遵义地区也随之成为了抗战期间重要的战略后方基地之一,是抗日战争防御的战略要冲。”参与此次活动的遵义市档案局副局长王廷龙介绍说,在整个抗战期间,遵义地区约有15万热血青年奔赴各地战场奋勇杀敌,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抗日战争中,遵义籍军人参加了几乎所有重大战役。”王廷龙介绍说,这些抗战勇士,除了在国内奋勇杀敌外,还有一部分加入中国远征军,进入了缅甸和印度等地抗击日本侵略者。“这场战争永远的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这也许还是他们人生中唯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经历。”王廷龙说,尽管有众达15万的遵义抗战勇士,但他们有多少壮烈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抗战胜利后回到了遵义,又有多少流落他乡,他们都参加了什么样的战役,在战斗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他们又是谁——所有这些问题,在过去的时间里,都未能完全弄得清楚。
令人欣慰的是,就在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过程中,一些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开展了大量的寻找和探访工作,并想方设法地为健在的老兵们提供形式多样的关心和关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5年以来,关注黔籍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团就开始寻找抗战老兵。先前,慰问团在全省已走访慰问抗战老兵295人,其中遵义市共82人。令人遗憾的是,在走访过程中,遵义籍的抗战老兵就陆续有10人离世。
遵义市今年4月开展的“寻找遵义籍抗战老兵”活动,目前已经征集到105人。其中85人生活在遵义市范围内,其他在分别在云南、湖南等地。
“健在的抗战老兵大多在90岁左右,他们在慢慢凋零,让人心痛。”王廷龙说,他们在为收集老兵音像资料过程中,就有三位老兵去世。今年4月5日,刚对遵义县93岁的余华山老兵收集完音像资料,两天后,余老就离开了人世。遵义市档案局原准备5月16日为湄潭县的抗战老兵翁远铭收集音像资料,但翁老却在5月15日离开了人世。
“大多数的抗战老兵生活困难,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抗战老兵,生活尤为艰辛。”遵义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谢爱临说,专委会今年将编辑出版《抗战名城遵义》、《遵义抗战老兵故事》等书籍,在收集抗战老兵档案过程中,也了解到大多数的抗战老兵还生活在贫困线下,有的还没有生活保障。“他们中能在曲折坎坷的民族历史上活到今天的人,都早已年过耄耋而进期颐了。”在谢爱临看来,这些抗战老兵们的生存状况与他们曾经的奉献不成正比,令人扼腕叹息。
委员呼吁:不让英雄流血再流泪
“健在的抗战老兵岁数较大,年岁较高,已经逐渐步入人生的最后阶段。”身为遵义市政协委员,王廷龙在进一步的调研中发现,虽然一些老兵有子孙后代的供养,同时得到一些社会的帮助,可以安度晚年,但还有一大部分老兵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他们过着极其困难的生活,有的还背负着极大的思想包袱。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这是全国人民和世界都公认的。”王廷龙说,时至今日,如何看待国民党抗日战争参战老兵,是否承认他们为民族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如何认定抗日战争老兵,用什么标准来认定抗日战争老兵的资格;如何关爱抗日战争参战老兵,是否能够让抗战老兵享受国家独立、社会繁荣的成果等等问题在社会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包括在相关的一些单位部门中也还存在一些分歧。
“相关单位部门在关注和关爱抗战老兵工作上职责不明。”王廷龙说,虽然一些部门开展了相关工作,但这项工作由谁负责,由哪个单位执行什么工作等职责并没有明确的划分,责任也没有界定。
在走访中,王廷龙发现,一些老兵由于没有正式工作,收入来源缺乏,加上遇到疾病等因素,生活极其困难。特别是农村或城镇没有固定收入的老兵,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所在的家庭大都处于特困状况。他们的平均年龄在90岁左右,大部分的身体状况都不好,长期处于贫困和恶劣生活环境中的老兵,各方面的情况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部分老兵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通过详实的走访调研,在以收集到的原始材料为基础后,王廷龙和同为市政协委员的谢爱临等提交了提案《关爱遵义籍抗日战争参战老兵生活的建议》。在提案里,委员们指出:由于抗日战争期间这些抗战老兵多数在国民党军队服役,有的甚至在抗战胜利后又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敌对面参与到了国内解放战争中,虽然有的抗战后直接回到地方,有的在解放战争时投诚,有的后来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但在解放后,特别是文革期间他们都受到了这样那样的冤屈,有的甚至连累到自己的子女和亲人。在社会中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一些少数的领导干部时至今日对这些老兵也有一些误解,甚至对他们做出一些不完全公正的言行。有个别的老兵面对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繁荣也对自己曾经是一名国民党老兵而感到自责。由于这方方面面的因素,老兵直到生命行将结束时也背负着不被人理解和认同的沉重思想包袱,严重的影响着老兵们的晚年生活。
“70年前,为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为了这个国家,为了中华民族,他们在不同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抵御日寇侵略。”在提案里,委员们指出:这些抗战中幸存的老兵,他们弯曲的腰背,曾经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沟壑的皱纹,铭刻着不朽的抗战史诗和民族精神!
鉴于抗战老兵们的生活现状,委员们通过提案发出了以下呼吁:组建市级关爱抗日战争参战老兵组织机构;迅速开展抗日战争参战老兵的认定和清理工作;切实解决抗日战争参战老兵的生活困难;制定并落实对抗日战争参战老兵的礼遇制度;立即收集整理宣传抗日战争参战老兵的抗日事迹;进一步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落实提案:遵义率先发放救助金
2014年,世界迎来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有这两个特殊的时间节点,道真自治县93岁的农村抗战老兵熊光元十分高兴,他做梦都在等着我国第一个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到来。但邻人唏嘘的是,今年8月22日,老人就离世了。老人没有等到9月3日全国抗战胜利日!
尽管有遗憾,但熊光元老人却是有尊严的离开了人世——在他生前,他就领到了当地民政部门每月发放的511元救助金,县政府领导还上门慰问了他。那段时间,老人逢人便说,“我参加了抗日战争,打了日本侵略者,政府给我救助金了。”
“我们的提案得到了遵义市民政局的认真办理,在贵州省率先落实国家民政部的有关政策,出台了为农村抗战老兵发放救助金的政策。”作为政协委员,强烈的责任感让王廷龙、谢爱临等认识到,关爱抗战老兵的工作就是在与时间赛跑——老兵们的平均年龄已高达90岁!于是,今年6月,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详实调研后,委员们提交了《关爱遵义籍抗日战争参战老兵生活的建议》提案。很快,8月14日,遵义市民政局就提案作了回复。
回复称:国家民政部在去年年底出台了政策,将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纳入相应保障范围,给予相应的社会救助。为此,遵义市将率先落实国家民政部政策,对农村抗战老兵发放救助金。
随后,遵义市民政局就做好有关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认真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和城镇无工作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重点救助对象,参照抗美援朝老复退军人的优待补助标准,从认定的下一个月起每月发放511元救助金。抗战老兵在申办城乡低保、入敬老院、医疗保障、住房困难,节日慰问等方面享受重点优抚对象的各项优惠政策。
通过走访核实,目前,遵义市共有48名农村和城镇无工作的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符合这一条件。随即,遵义市民政局开始对48名抗战老兵逐一核实。目前,道真自治县民政部门已通过核实,开始对2名农村抗战老兵发放救助金,其他各地正在进行中。
1月14日,遵义市关注抗战老兵志愿者慰问遵义籍抗战老兵何德方——他是遵义志愿者在遵义市找到的第50名抗战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