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与图们江的故事
□文/图 晓 遥
一
今天是8月2日,我们港澳台侨与外事委一行6人,搭乘国产新舟60小飞机BK2752航班从黑龙江省漠河县到黑河市。漠河是中国最北端的县,所属大兴安岭地区,因境内有漠河而得名。历史上,漠河因河水如墨,又称墨河;又因河水弯曲回绕,如磨盘旋转,也称磨河。漠河县有中国距离地球北极点最近的北极村,村中定格了中国北极点是:北纬53度29分52.58秒、东经122度20分43.48秒。这里也是黑龙江的发源地,江的对岸是俄罗斯。中国地图上的金鸡之冠,正好位于此地。可当我踏上这雄鸡之巅,面对眼前的万里彊域和隔江相望的俄罗斯,脑海里充満的却是十九世纪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
经过一小时的航程,新舟60稳稳地降落在黑河机场。黑河市地处黑龙江省的北部,这里海拔400多米、东经127度、北纬50度,纬度只比中国北极点低三度。黑河市因黑龙江绕城而过得名,是中国黑龙江边上的最大地级市。隔江相望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省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两城最近点江面仅有700米宽。从空中俯瞰,两市宛如一体,所以当地人又称“两国一城”或”中俄双子城”。目前,两市的交往频繁,2013年黑河口岸的通关人数已达到了87万人次,其中,70%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到黑河市只需用身份证即可入关,一次最长可在黑河呆上30天。他们到此的目的多是享用美酒佳肴,购买日用品,因中国的消费是价廉物美。而中国人通过口岸到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则需要护照。
由此可见,中国的改革开放力度远比俄罗斯大多了。
二
公元1642年, 清太宗皇太极宣布巳征服了贝加尔湖以东鄂霍茨先海以西地区。1643年,俄国人第一次踏入黑龙江流域。从此,清政府统治下的黑龙江流域饱受沙俄哥萨克的侵扰。为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康熙皇帝发动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皇同意进行外交谈判。公元1689年9月7日,即康熙二十年7月24日,中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为界,沿外兴安岭到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外兴安岭以北为俄罗斯领土。由此,保证了中国东北部彊土的安宁。
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正值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皇帝当朝时期。其时的西方列强,如英、美、法、德、俄等国已开始了工业化进程,连近邻的日夲也“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可这时的大清帝国,却“因循废堕”,内外交困,由盛至衰,面对强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一次又一次入侵,再也无力自卫和反抗。公元1858年5月20日,也就是咸丰八年4月16日清政府被迫与沙俄签订了《中俄瑷珲和约》,也称《瑷珲条约》 ;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并将乌苏里江以东到海的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定为中俄“共管”。
到公元1860年11月4日,也就是咸丰十年10月2日,中俄在北京又签订了《中俄续增条约》,即《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中俄瑷珲和约》,并将《瑷珲条约》规定的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中俄“共管“变为划归俄国。这样,黑龙江由原来的中国内河,几年功夫,就成为了与俄国共享的边界河。同时,地处吉林省延边地区的珲春县,历史上属日本海沿岸地区。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一直到进入珲春县境流入日夲海。《北京条约》的签订,把图们江流入日夲海的最后15公里,变成了俄罗斯与朝鲜的边界。尽管1886年,清钦差大臣吴大澂重勘边界,争回了中国从图们江口的出海权,但珲春从此失去了沿海地区,成为“望海之地”,中国也永远丧失了与日本海接壤的出海大通道。
三
此刻,我一人独自站在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空旷的大厅里,历史的回顾刻骨铭心。 从1858年到1860年,短短两年,清政府就被迫与沙俄先后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两个条约使中国丧失了100余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究其原因,当然是大清帝国最后100年的”腐杇堕落,可谓极矣”,受害的自然是百姓、是民族、是国家。“落后要挨打”,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呢?这应该是我东北之行的一大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