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619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8-07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

□郭 敏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等重要论述,既是对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就政协而言,坚持群众路线、密切与群众联系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是与政协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本质要求相一致的。政协包含着社会各阶层、各党派、各界别群众的代表,同时也是各界别群众实现团结、民主的重要平台。政协履行职能,政协的调研、提案、建议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各项工作都必须从群众中掌握情况,汲取营养,才能向决策机关提出有价值、有建设性的意见。一定意义上说,政协工作就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政协职能履行好、作用发挥好,笔者认为,应着力在强化群众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自觉将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

  牢固树立以民为先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贯彻群众路线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说话。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从情感上贴近群众,与群众交心谈心,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多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思想认识的困惑点、利益关系的交织点、矛盾问题的易发点;要坚持工作上依靠群众,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广大群众生活在基层,对政令得失、世情冷暖、社会现实等感受最真切、最直接,也最深刻、最有发言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协工作说到底就是群众工作。无论是政协委员,还是政协机关的党员干部,都应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田间地头中,真正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群众求教,与群众一起探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对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联系群众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要自觉感恩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懂得感恩,要带着感情为民履职,带着责任为民建言,立足政协的职能,利用政协这个平台,以实际行动回报人民群众。

  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人类一切财富的最终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最终推动力量,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性力量。要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政协履职的一种终身追求目标,时刻倾听群众心声,努力做反映群众心声的代言人、帮助群众解难的热心人;要加大对民生关注的力度。将不同利益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都纳入政协的视野,使政协履职的过程成为促进民生改善的过程;要更快地反映民意。利用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把各阶层、各界别群众的困难和诉求、意见和建议收集上来、反映上去,努力使人民群众的意愿直接转变成为党委政府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要学会倾听群众的呼声,感知群众的意愿,知晓群众的困难,回应群众的期盼,让群众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得到彰显,让社会在民主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和谐。

  充分发挥政协三大优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优势,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促使广大群众了解、认同和接受,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选准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课题开展视察调研,作为政协广泛凝聚各方智慧的优势,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县委、县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更多有益参考;要发挥三大职能优势,加强民主监督。进一步强化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鼓励政协委员反映不同意见,倾听群众的不同声音,对影响群众利益的人和事,要勇于监督、敢于直言,真正使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和效果得以彰显;要切实加强政协自身建设,重点要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打造一支素质高、义务精、作风过硬的政协干部队伍,注重与群众的交流,让政协工作在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中发挥切实有效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江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