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1500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2-26

贵州名片系列报道——

贵州白酒产业迈出发展坚实步伐

□本报记者 蒋兴华

  作为我省“五张名片”之一的白酒产业,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白酒产业,是拓展群众增收致富和带动城乡就业的重要渠道和促进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省实施以名优白酒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后,白酒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

  黔酒受到省内外业内人士高度赞扬

  “我省白酒产业的发展加快,应该是在2008年。当年,在国家商务部、中国贸促会支持下,由省政府主办,省商务厅等多家共同承办的“酒博会”集中展示了贵州白酒新形象。该“酒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逐步落实,促进了我省白酒产业结构调整。之后,“贵州名酒”集团出击,市场拓展取得新成效,推动了我省酒业又好又快发展。”在采访黔酒的发展情况时,省发改委有关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这位人士向记者介绍:“当时,一批省内知名酒类生产企业,如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金沙窖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等以及重振中的安酒、匀酒、珍酒、鸭溪酒、毕节大曲等,都在酒博会上进行了集中展示,与包括四川五粮液集团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公司、四川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四川郎酒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酒类生产企业同台竞技、交流合作。黔酒的上乘品质,得到了省外许多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

  如同这位人士所说,记者了解到,那次酒博会起点高、规模大,有特色,为我省酒业发展搭建了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在会上,我省共签定大型酒业发展投资项目4个,投资金额8亿元,其中包括成都市置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湄窖酒业共同打造湄窖酒业5000吨基酒扩建项目、 兰馨亚洲基金与茅台镇国威酒业建设原生态酱香酿造基地项目等。

  记者还了解到,在该届酒博会上,经专家评选认定,推出了8个品名、14个规格的“贵州名酒”。在八大名酒带动下,全省白酒企业发展很快。

  黔酒是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头雁

  白酒产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白酒产业是拓展群众增收致富和带动城乡就业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是促进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为贯彻《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我省白酒产业发展的要求,有关部门大力抓白酒产业发展建设。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产量16.04万千升,比2005年增长36.6%;总产值203亿元, 税金总额40.8亿元,仅次于烟草和煤炭行业;产值利税率57.6%,远高于除烟草外的其他工业行业。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我省白酒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茅台、习酒、国台酒、青酒、酒中酒霸酒、百年糊涂酒、金沙窖酒、茅台王子酒、董酒、鸭溪窖酒等一批名酒的美誉度不断提升。2011年,我省坚持实施以名优白酒为主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名牌带动战略,白酒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我省白酒产量居全国第11位,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4位,利税居全国第2位,产值利税率居全国第1位;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3.4%,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增速6.8个百分点,去年,在原来的基础上,我省酒业又取得好成绩,成为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头雁。

  白酒产业对农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对农民增收、农产品增效的推动力量不断加大。如“红缨子”高粱种植作为酱香白酒的“第一生产车间”,其种植面积在仁怀及周边地区持续扩大,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黔酒业已迈出发展的坚实基础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基于我省白酒在全国的较强竞争力和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由上海财经大学和东海证券以全国131个城市的近20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于2012年10月,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在盈利竞争力和社会效益竞争力两项排行榜中,我省分别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第1和第2; 充分说明我省白酒产业对全省的贡献和在全国的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短短几年,我省白酒业之所以取得可喜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有利条件:

  一是有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批复》明确,支持四川、贵州高档白酒的发展。国家决定一系列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将延续执行。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贵州“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省委、省政府也将出台政策性文件,扶持我省白酒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有市场空间。随着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加上近年全国酱香型白酒市场升温,我省以酱香为主的名优白酒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三是有产业基础。我省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自然条件,酒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并积累了一批优秀的酿酒技术人才。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国酒茅台”这样的标杆品牌和其他一批宝贵的品牌。

  培育一批白酒名优品牌

  “在我省当前的发展阶段,抓工业必须抓白酒,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首先要加快白酒产业发展。贵州白酒产业“十二五”蓝图已经绘就,激活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举全省之力,集创新之智,协力推进白酒产业跨越式发展,贵州成为白酒大省、白酒强省指日可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关人士充满信心地说:“未来五年,贵州白酒将承载起振兴贵州民族工业、实现富民兴黔的历史重托,这,无疑给全省工业战线特别是白酒行业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白酒产业是我省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在迈出了坚实步伐后,黔酒业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

  在时间上,力争用5—10年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把茅台镇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把仁怀市打造成“中国国酒文化之都”。要做大做强贵州白酒产业,在发展上,坚持扩大开放、包容共生,以开放促开发、以竞争促发展;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推动白酒产业资产重组,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扩大总量;坚持品牌带动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做大做强现有名优品牌,发展新兴名优品牌,积极培育区域性品牌;坚持择优扶强与抓大促小相结合,酱浓并举、兼有其他,形成大中小白酒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的确,如同这位人士所说,记者了解到,就黔酒业发展,省委、省政府确定:到2015年,全省白酒产量确保80万千升、力争100万千升,占全国白酒市场的份额10%左右,白酒工业总产值确保1300亿元,力争1500亿元;培育一批名优品牌,新增6-10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一批著名商标,到2020年,我省占全国白酒市场的份额争取达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