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488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2-05

  不知从何时起,我省不少地方都打出了“平价早餐”的招牌。开始时雄心勃勃,但后来几乎黯然收场,似乎成为“平价早餐”的结局。为何平价早餐之路难以走远,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

“平价早餐”为何“行路难”

□本报记者 蒋兴华

  我不可能老做亏本生意

  凯里市朱老二平价早餐店“店面转让”的广告贴在门上已经很多天过去了,但一直无人问津。

  从当初高调开业到如今的偃旗息鼓转让,朱老二非常艰难地走了四个多月。谈及自己的感受,朱老二对记者坦言:与当初的预料相反,自己是实实在在地走错了。

  记者了解到,朱老二的平价早餐店,曾经是他对许多人炫耀的资本。朱老二干过许多职业,均都没有成功过,但他将精力和物力投入到平价早餐店后,他的店连同他的名子,似乎在短短时间里开始闪亮登场。当时,不管是牛肉粉还是辣鸡面,由于比其他的店要便宜的多,因此每早来他的店吃早餐的人,可以说是“蜂拥而至”。店不大,凳子不多,以至于他不得不又租赁了隔壁的门面。

  “每日凌晨5点,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我和我聘来的伙计们就开始洗、切、炒、炖……在厨房里忙碌起来。那时,虽然辛苦,但心是甜的,因为,我的早餐店每天都被人挤满,就意味着我的努力和付出,被人承认。”朱老二说。

  “然而,接下来,我渐渐支持不住了,由于物价、门面等费用高涨,三个月下来,我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还亏了一大笔。我,不可能老做亏本生意。”朱老二气馁地对记者说。

  现实远没有想象的美好

  记者了解到,与朱老二相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在我省某地,一家平价早餐店每天凌晨就洗、切、炒忙开了。所不同的是,忙碌的只有老板一人。由于入不敷出辞退了小工,她不得不一人身兼多职。每天早上6点20分,所有的食材全部准备完毕后,她缓缓将卷闸门拉起,随后坐在炭火边,静静的望着大门,等待着第一位顾客的光临。不久,断断续续的进来了几位顾客,对于这个100多个平方米能容纳近30人共同就餐的店面,这样的场景尽管显得异常的冷清,但对于她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了。

  赚不到钱,回忆便成了习惯。该老板说,很早的时候,贵阳一朋友因开了平价早餐店,而名声大噪后,她头脑一发热,就制作了一块长6米左右,宽1米多的招牌,上写着“某某首家平价早餐店”。当时,她很自信,在早餐价格普遍偏高的地方,自己的平价早餐一定能站稳脚跟。 然而,现实远没有想象的美好。望着每天零星的顾客,盘点着每天残酷的账目,她后悔了。她认真算了一笔账:房租一年4.8万,平均每天就是130元,加上猪肉,鸡蛋等各种原材料,水电费,燃气费,小工费等,一天的开销差至少数百元。而一碗粉面的利润不足1元钱,从开业开始,她的早餐店就一直亏损经营。也就是说,开业3个多月,钱,没有赚到一分不说,还亏损了她辛辛苦苦积攒了多年的积蓄。

  难以为继的平价早餐试验

  家住黄金路的杨先生带着家人,一大早来到一家很叫响的平价早餐店,想吃4.5元一碗的肠旺面。

  在杨先生的记忆里,这家平价早餐店不仅味道好,而且比市面上的均价便宜2.5元。然而,令他及其家人想不到的是,红极一时的平价早餐店,不知道何时已被保健品商店取代。

  记者了解到,象这家平价早餐店一样,上个月,夏建设忍痛关掉了他的平价早餐店后,说他再也不会提“平价早餐店”这个词了,他宣告,“平价早餐店”这五个字从此在他的语境里消失。

  从一个要把“平价早餐店”做成轰轰烈烈事业的实验者,到发誓再不碰“平价早餐店”这几个字,这转变实在令人寻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夏建设的设想和实验其实也并非空谈。肠旺面被视为贵阳较具代表性的平民早餐之一。近年来,贵阳的粉面价格不断上涨,肠旺面从2000年的每碗2.5元,涨至如今的均价7元。而2011年的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4万元,平均每天53元,排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第32位。市民喊“贵”,经营者也不断喊“亏”。2011年,夏建设发誓,开家面馆做个试验:每碗只卖4.5元,证实一下能否盈利。两个月后,他的首家平价面馆开业,众多市民慕名而来,等座的队伍排到店门5米开外,事实似乎证明,平价早餐的“薄利多销”也可以赚钱。然而,随着不断上涨的原料价格等成本压力,最后使得夏建设的平价早餐店因经营困难,黯然退场。

  平价早餐路为何越来越难走

  平价早餐的兴起,源于几年前。当时,贵阳市旅游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宣布:争取在年内完成100家连锁平价早餐示范店,覆盖城区主要街道和场所。从那时起,贵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公布早餐价格成本,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成立早餐价格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帮助经营户联系平价燃气、油,给与早餐示范店补贴等。

  记者了解到,为扶持平价早餐这一新生事物,有关部门还举行“平价早餐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讨论会,初步计划用1—2年时间,建成2—3家标准化生产和配送一体化的主食配送中心,600个移动式平价早餐经营网点、100个固定式标准门店,销售豆浆、蛋糕、面包等大众早餐,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10%-15%。“希望通过集约化生产,从源头控制成本。政府会对主食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平价早餐的经营者予以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合理布局网点,初步形成营养、安全、便捷的平价早餐经营网络。”有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首批94辆平价早餐车主要分布在云岩、南明两城区主要街道、公交车站、小区等人流密集区域,供应以便携式面包、包子、豆浆、粥类为主的近40个早餐品种,价格低于同类商品市场均价10%至15%,售价在0.5元到3.5元之间。整个平价早餐工程将分试点、巩固发展、推广三个阶段,预计在2013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购买便捷的平价早餐经营网络和早餐服务体系……

  但事情的发展却不尽人意。事实上,不仅政府推动的平价早餐遭遇尴尬,由民间自发的平价早餐试验也没能成功。虽然说平价早餐便宜,普遍受到老百姓欢迎,但由于早餐原材料逐步上涨及其有关成本增加,却给经营者没有带来多少利润。

  物价稳定是关键

  平价早餐之路何以走不远?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省政协委员彭苏说,针对早餐贵的问题,不少地方都作了调查和研究,贵阳市甚者还曾经启动过实施平价早餐工程,表示将引进企业实行统一配送,通过在城区布局平价早餐车,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早餐,可结果并不如意,这是为什么?是当前物价上涨过快,早餐原材料上涨,平价早餐经营者肯定难以为继。如何做到采取市场化运作和扶持政策相结合,由企业自主投资、自负盈亏,以独立经济体参与市场竞争,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平价早餐发挥稳定早餐市场价格的作用,这是一个课题。 。

  针对记者提出“平价早餐如何能走远“的问题,彭苏委员认为,平价早餐不能完全走市场竞争的路子,随着房租、早餐原材料及其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该在稳定物价等方面想办法,物价稳定了,平价早餐之路方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