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自大”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汉孰与我大?”,虽然被天下人以“道不通,故不知汉广大”作为笑话广为流传,但夜郎国在哪里,历来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近日,数十年研究苗族后转研究夜郎的省社科院研究员石朝江发声:古之夜郎国,就在今日我省安顺一带。如果此说为真,将会给贵州带来什么?对此,石朝江先生建议:
贵州应亮明夜郎身份
□本报记者 蒋兴华
夜郎属地几十年来争论不休
夜郎国在何处?
关于夜郎之属地,湖南、贵州、云南省和广西自治区以及省内一些县市之争存在了几十年,一直没有定论。
1999年,在贵阳召开的夜郎学术研讨会上,夜郎古国的中心区域所在地就成了激烈争论的焦点。
云南专家以当时出土的“辅汗王印”为据提出,夜郎国国都在云南沾益。
湖南学者以夜郎文化的核心是楚文化为由,认为其国都应在楚地。
广西学者则认为,夜郎古国的活动中心在广西凌云。
最为轰动的情况是:2010年10月,湖南新晃县宣布斥资50亿元,要在本地打造古夜郎国。
对此,我省虽然作出了强烈回应,申明“夜郎是贵州当仁不让的品牌”,但申明过后,并没有实际行动。而湖南却轰轰烈烈召开大会,新晃县甚至高调宣布,按照1.5亿元的投资计划,将在一定时期内完成200亩征地、2万平方米拆迁、安置区规划建设以及夜郎十里长街部分的建设任务。
由于古夜郎国的中心区域迟迟不能确定,不仅周边省区抢注夜郎牌子,就在省内不同地域之间也存在争议:十余个县分别以各自的理由抢注夜郎属地中心。据悉,迄今为止,已有赫章、威宁、遵义、桐梓、余庆、福泉、长顺、盘县、六枝、镇宁、普安等县市,参与了夜郎属地之争,都认为夜郎中心就在当地。
20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夜郎古国究竟在哪里呢?
近日,省社科院研究员、在全国享有影响的文史专家石朝江经过潜心研究,从《史记》和《后汉书》中发现了夜郎古国的踪影。
在石先生看来,根据史书的记载,夜郎古国的中心区域就在贵州安顺一带。石先生认为,关于夜郎之属地之争,至此应该落上个句号。
“蒙正苗人为夜郎国王室后裔”?
夜郎古国的中心区域究竟在哪里?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文中的夜郎,就是现在的安顺。”近日,记者应有关部门邀请,专程来到镇宁自治县就有关发现作采访。一见面,该县原政协主席、贵州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文金就说。
杨会长介绍,贵州镇宁、紫云、西秀3县(区)交界处,居住着一支神秘的苗族,自称“蒙正”(译成汉语为遗留下来之意),人口约2.5万人,他们自称为夜郎竹王后裔,至今老百姓家里都还供奉着夜郎竹王的偶像。千百年来,蒙正苗人笃信夜郎竹王就是自己的祖先。专家也称: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就是传承了史书上记载关于竹王传说的“活态”文化。经专家考察认定:蒙正苗族为夜郎国王室后裔。
杨会长对记者说,《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载:“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兒,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清代道光年间修《贵阳府志》卷八载曰:自谓夜郎竹王之胄也,竹王既灭,吴霸封其三子为侯。
杨会长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针对安顺、镇宁一带苗族所穿的服装、生活习性以及几十年流传下来的祭祀习惯等,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后,认为夜郎属地应该在这里。特别是,最近我省著名的文史专家石朝江结合《史记》和《后汉书》所提到的夜郎多次到镇宁认真考察后,认为夜郎属地中心就在安顺。
史书记载夜郎原来在安顺
杨会长的话是否属实,记者采访了石朝江先生。
石朝江原系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作为长期研究苗族的文史专家,石先生的著作颇丰。他的专著《中国苗学》、《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 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其《论苗族家庭的类型与发展》还获贵州省首届“五个一工程”奖,目前,石先生是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省民族学会副会长、省民族文化学会副会长。
谈及夜郎属地在安顺的话题,石先生说,他是在研究夜郎文化时,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发现夜郎古国方位的。
石先生认为,其实,2000多年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书中就将夜郎国的地理位置交代得很清楚了。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
司马迁的上述记载表明,古夜郎国在君长以什数的西南夷、夜郎国所在的西南夷不包括其西的滇国等和滇以北的邛都国等。司马迁把西南夷分为以什数的西南夷和以百数的西南夷,夜郎国被划分在以什数的西南夷内。
石先生说,古夜郎国在以什数的西南夷之境,夜郎国的西面是滇国等,滇国的北面是邛都国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就不包括有滇国,西南夷君长以百数,才包括有滇国,很显然,根据这段史料记载的方位,古夜郎国的地域就是后来的贵州。除此,司马迁之后的500多年以后,范晔在《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有夜郎国,东(南)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范晔在司马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古夜郎国的地理方位。交趾国即今越南,滇国即今云南滇池一带,邛都国即在今四川西昌市东南。
综上所述,石先生认为,黔中大地即贵州安顺一带,比较符合司马迁在《史记》和范晔在《后汉书》中所框定的这一地理方位。也就是说,古夜郎国的中心区域就在安顺一带。
贵州应亮明夜郎身份
在贵州史学界,有一个共识,即:研究夜郎文化,绕不开竹王崇拜。
对此,杨会长指出,有关夜郎王的记载,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说:“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洗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狄,氏以竹为姓。”古夜郎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或王是从竹子里生出来的。因此,夜郎人祖先崇拜集中地体现在对竹王的祭祀活动中。
如同杨会长所说,记者了解到,2008年,民革贵州省委在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举全省之力,在镇宁打造贵州第一个大夜郎文化旅游景区”的提案,贵州社科院作为提案的承办单位之一,派石朝江先生带队到镇宁调研。调研中,石先生等人在安顺、镇宁一带,发现了保持完好的竹王崇拜文化。在镇宁蒙正苗族中,请竹王、供竹王、竹王陪祭是当地成年男性一生中的三件大事;而妇女则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上的崇拜之意。
通过研究,石先生还认为,夜郎国是贵州是古代“濮人”、“百越”、“氐羌”和“南蛮”四大族系共同建立的。而这四大族系演变而来的苗、瑶、仡佬、彝、布依等民族都崇拜竹文化,都祭祀竹王。
石先生说,夜郎属地一直争论不休,就是因为贵州没有公开自己的夜郎身份,他说,他非常赞同民革贵州省委提出的“举全省之力,在镇宁打造贵州第一个大夜郎文化旅游景区。”同时,建议贵州省政府尽快确定黔中为古夜郎国的中心区域,宣称贵州古代四大族系共同建立了古夜郎国,共同创造了古夜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