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460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0-17

从葡萄、蓝莓和狼尾草、果桑所想到的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和治理石漠化的思考

□王录生

  去三都自治县考察特色农业,在交梨乡看到了当地发展的葡萄产业,笔者与同行的朋友们一样感到十分惊喜。

  原本以为没有办法开发利用的几近七八十度的陡峭山坡上,被大片、大片的葡萄覆盖着。我们在葡萄架下,一边品尝酸甜可口的葡萄,一边询问当地这一产业的发展情况。

  七八年前还只是农家房前屋后零星栽种的葡萄,因为好吃,能卖好价钱,村民们就开始成片栽种。经济效益不错,进入丰产期,每亩可收入四五千元,是玉米等传统作物的六七倍。近几年在省、州、县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有3万多亩。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条新路。

  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这是贵州广大农民的梦。贵州人多地少,平均耕地不到一亩,而且不少是陡坡地,在这种条件下,只有七年时间了,要实现同步小康,只有一条路,那就是特色农业。

  在归来的途中,两边山坡也搭起了葡萄架,附近的农民也向交梨乡学习。全县规划种10万亩,农民的积极性很高。笔者不免也有点担忧。葡萄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时鲜水果,只能当季销售。这种葡萄不能加工葡萄酒和葡萄干。

  前几年种葡萄,经济效益好,很多地方都在种。种多了,市场一饱和,价贱伤农那是迟早的事。

  近年来蓝莓也很火爆,全国各地都在种,我省也从麻江发展到其他各县。蓝莓是个好东西,营养价值高,花青素含量多,能延缓衰老,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营养果品。二十世纪下半叶,发展较快,但是作为一种产业,也有弱点——它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不易,产品价位高,市场容量受限制,发展多了,也有问题。

  笔者在研究石漠化治理问题时,预感到如果都发展金银花、花椒,就会有市场容量问题。所以必须多找一些不同品种,以避免各地发展产业时出现同质化现象。

  其实,凡是多年生的乔木、灌木和草,只要它的果、叶、花、皮、枝可以利用,可以加工成商品,能获得一定收入的,就可以不砍伐能保持水土,这些东西都可以成为治理石漠化的好品种,就笔者所收集的,就有四十多种,只要品种一多,市场容量就会扩张,就可以避免产品过多,避免恶性竞争和价贱伤农。在对这些品种经济效益的快慢、大小、农民接受的难易程度、产品市场容量大小、加工的难易、劳动用工量的多少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后,我们曾将狼尾草和果桑列为治理石漠化的先锋植物。

  狼尾草,它当年种,当年收,亩产在15吨以上,可作牛、羊、兔、鹅等草食动物的饲料,鉴于目前牛、羊肉价格高,供不应求,不易过剩。它还可加工成草粉,加工办法简单。草粉在国内外均有市场,市场容量很大。狼尾草的根系很深,多年生,耐旱、耐贫瘠,既是治理石漠化保持水土的先锋植物,也可以作为特色农业的品种。

  果桑,这是以结桑葚为主的桑树新品种。当年种植第二年就结果,第三年即进入盛产期。不仅快,而且单产高,每亩可产鲜果3000斤以上。它口感好,含有16种氨基酸、七种维生素,被医药界称为人体血库、21世纪新型水果。不仅鲜果市价高,而且可以加工为果干、果粉、果汁、果酒等,它的市场容量很大。而且加工设备简单,投资少。桑叶、桑皮、桑枝均可入药。桑叶含蛋白40%以上,是很好的饲料。桑果色彩鲜艳,可为旅游景区增色,它一年两次结果,正值五一、国庆两个黄金周。更主要的是桑果采摘容易,所需劳力少,多数水果如葡萄、樱桃、蓝莓等等盛产期采摘量大,随着劳动力价格上升成本必然上升。这是果桑又一十分重要的优势。果桑根深叶茂,既是治理石漠化的先锋植物,也是特色农业的优势品种。

  要使我省农民实现同步小康,必须发展特色农业,而发展特色农业和治理石漠化一样也首先必须避免产品同质化。既要考虑它的市场容量,加工难易,种植、加工、市场一条龙问题,又要考虑劳动用工多少等问题,在作发展特色农业规划时切勿一窝蜂,在这方面,我们的农业专家是大有可为的,应该给决策者提出多种选择。

  其次,发展特色农业要多靠企业。因为,如果某种产品稀缺,就可以卖高价,就有利可图,它就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这种产品就会不断增多。随着产品增多价格就会随之下跌。这是市场经济能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道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但是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就会无利可图,价贱伤农。这是先进入者可获大利,后来者可能吃亏的道理。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有防风险能力,能积累资金,调整产业结构容易。能自身承担风险。

  第三,政府规划、号召农民种植某种品种,必须及早将农民组织起来,如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培育它们直接参与市场运营,不断提高风险意识,要有公积金,使其具有适应市场、调整产业结构的能力。

  当然最好在作规划和实施前,要考虑得更周全一些,以防患于未然。

(作者系省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