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460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0-17

引入开放式“体外循环”监督机制

——赤水市政协创新提案办理协商机制小记

□杨 春

  “3号和5号提案群众民主测评满意率为95%,17号提案为93.2%,44号提案为88.2%,54号提案为88.1%,综合测评结果均为满意。”9月16日,经过60名群众代表2个多小时的测评,赤水市政协5件重点提案群众民主测评工作尘埃落定,广泛、多层、制度化的提案办理协商机制正在赤水市开花结果。

  过去,委员提案办理落实情况一般根据市委、市政府提供的办复报告或承办单位的提案答复来判断,或由市政协常委会来评判,再在次年初的政协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报告,这种“体内流淌”式的监督,公众对提案内容质量、提案办理过程、提案承办结果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否解决无从知晓。从2011年开始,市政协引入开放式的“体外循环”监督机制,让群众参加到民主测评提案办理工作中来,那种“过得去”、“差不多”、“马马虎虎”的办理方式行不通了,因为每件提案群众测评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必须达到80%才能过关,不然,被否决的提案必须发回政府部门重新办理。这种机制,提升了委员提案办理质量。

  “农村村民建房乱占耕地、布局混乱、超面积建设、建筑质量差,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还存在乱搭乱建行为。”在金华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李作龙委员对农村村民建房管理问题有所感悟,他通过深入村组、社区、群众住户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尽快出台农村建房管理办法》的提案。“这个提案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应当重点呼吁落实。”市政协主席会议在研究确定重点提案时产生了共鸣。深入的调研和广泛的群众建议意见是市政协确定重点提案时的共性,重点提案确定后,提案交办形式也悄然发生改变,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办,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交办,相关单位部门对承办过程制定完整的“时间表”,一套完整的提案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为了保证提案办理的质量和群众的参与度,市政协对参与测评的对象有明确规定,有提案委员、政协常委,更有地道的“草根”群众代表、社区干部、提案内容涉及的利益群体,还有“余热”未退、工作经验丰富的离退休老同志,其中,群众代表和离退休老同志代表不得低于参评总人数的60%,测评工作更具代表性、广泛性。“政协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加扎实,提案这条党委政府与政协委员、人民群众的‘纽带’越栓越紧。”离退休干部代表李明富深切地体会到了近年来市政协提案工作的转变。

  “流于形式”是协商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市政协组织群众全程参与提案办理协商,让群众对提案办前、办中、办后进行“全方位”监督。同时,组织市电视台对3个多月的提案办理过程进行“跟踪”录制,并在测评大会上向参评群众展现提案办前办后的差别。“透过‘镜头’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政协提案交办情况,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协商民主的正能量。”来自市中街道滨西社区的群众代表黄勇感受颇深。“不仅要向市委、市政府负责,要对政协委员负责,还要对广大群众负责。”市人民银行行长令孤有学在承办《关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拓展融资渠道的建议》3号提案时倍感压力,这也是市经济开发区、市城管局、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市住建局等重点提案承办单位的共同感受。正是有了群众的参与,承办单位接到提案后,不再流于“文来文往”,而是真正地“动”起来、“实”下去。

  “市人民银行根据提案建议,组成调查组到毗邻的四川省合江县调研融资政策,学习借鉴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市住建局反复征求乡镇、部门、群众意见,多方协商,迅速上报市人民政府研究出台了《赤水市规划区内农村村民建房管理暂行办法》。”、“市经开区完善了工业园区功能定位、明确了供地原则、建立了退出机制。”正是得益于群众的参与,一件件重点提案的建议落到了实处。

  “我们将提案办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发挥‘体外循环’监督的作用,逐步增大人民群众满意度民主测评提案的比例,使之达到委员提案半数以上。”市政协主席汪洪林对提案办理工作充满了憧憬,他表示,将真正使提案办理工作成为推进协商民主、彰显政协工作特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