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经开工商: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履职效能
“打铁还靠自身硬”,从三年前投身红桥新区开发建设伊始,钟山经济开发区工商分局就打响了自身建设的“大战”,并一直持续至今。新区建设三年来,该分局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精神,按照“12345”总体工作思路,围绕“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谋发展”的工作目标,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履职效能,全心服务科学发展、全力助推后发赶超。
观念转变
2010年4月,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将水城县原红山工业集中区和钟山区原石桥工业集中区合并为红桥新区,由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2011年,红桥新区正式启动建设,钟山经开区工商分局也迁入新区办公。当该分局准备在新区“大干一番”时,摆在面前的却是全区仅有15户个体工商户和即将淘汰的4家落后产能企业。
“面对那种现实,观念转变是第一步。没有市场主体存量,工商部门最重要的职能——监管就无从谈起,服务也只是一句空话。真正投身参与新区建设,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事情。”该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远志说。由此,在“凉都”东南部一片66.2平方公里的田野上,他们开始了辛勤的耕耘、培育……由原先以市场监管为主的工商工作,转变成全面参与新区发展的实际行动。
钟山经开区管委副主任陈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企业进入钟山经开区,第一道窗口就是工商,这些年来,工商分局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突破职能承担了很多额外的任务,比如红桥新区十大专业市场的建设,很有成效、很有亮点。”
角色抓变
在参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钟山经开区工商分局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实实在在地从执法监管的“行动队”,变成了新区建设发展的“多面手”。
在“三满意”创建活动中,该分局紧紧围绕“人民满意的机关”、“人民满意的基层大队”、“人民满意的工商人员”,围绕加强工商业务能力和作风建设,为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机关和执法队伍建设水平,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一是坚持不懈开展“五讲”班子建设,始终保持风正心齐、廉洁高效,以“钢班子”带出“铁队伍”。二是以“三满意”活动为核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成一支“三过硬”的干部队伍。坚持每周一中层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心得制作幻灯片进行分享;每名干部职工过生日送上一束鲜花表示祝贺。三是坚持开展干部作风整顿,保持作风端正、纪律严明,严格执行各项禁令。四是强化基层建设,夯实事业发展的基础,对龙井及荷城两个大队进行了办公环境改造。
此外,该分局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落实信访责任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区内共接到信访1件,及时对信访人进行回复,并对信访苗头和矛盾纠纷予以排查,切实把矛盾和隐患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严防群体上访和不安全事件发生。
能力提升
三年来,钟山经开区工商分局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提升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该分局十分重视抓干部的政治学习,坚持把每周一定为“政治业务学习日”,及时传达和学习党的理论、上级会议精神、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大力开展“一月一法”、“一季一考”,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时事教育;制定效能考核等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切实打牢干部队伍的思想基础,促进了行政效能提升,提高了班子成员应有的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学会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工作。全体干部职工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落实,执行市工商局党组和经开区工管委的命令、指示不打折扣,决不搞我行我素、敷衍塞责。
此外,该分局把班子成员之间交心谈心的工作方式常态化,极力倡导班子成员之间保持宽广胸怀、坚守互相信任,主动化解矛盾、敢于承担责任,形成团结干事的合力。
自律形成
走进钟山经开区工商分局,一面廉政文化作品墙赫然伫立眼前,一幅“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张“受贿之路你还走吗”的漫画、一帖唐太宗的“百字箴”……“党风廉政绝不只是教育和灌输,而是干部职工实实在在的参与和自律意识的建立。”该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远志说。
该分局重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有关制度规定的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强化;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监狱实地参观接受心灵洗涤;深入开展“二级”效能监察;促进廉政机制建设、抓好廉政风险管理,尤其在扶持微企发展工作中,去年引入风险防控机制,查找扶持微企发展风险点19个,今年又对扶持微企发展风险点进行梳理,并制定扶持微企发展工作纪律等相关制度,通过建章立制有效防控了扶持微企发展廉政风险。截至目前,该分局未收到对干部职工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和反映。
时过三载,得益于该分局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红桥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贸物流园十大专业市场逐步完善成型;截至9月底,全区共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82户,注册资金286.48万元;注册登记各类企业646户,注册资本35640万元。该分局也连续三年在全市县(区)工商局目标考核中获一等奖。
钟山经济开发区工商分局工作人员走访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