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正文 发布时间:2009-04-21


参大政 议大事 献良策

——黎平县政协2008年工作来亮点扫描

□于一元 

  2008年,黎平县政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协工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政协优势,切实履行政协职能,参大政、议大事、献良策,创新工作思路,充分体现亮点,为黎平县的旅游、文化、生态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亮点一:专题调研,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一是每次常委会议之前,根据会议议题安排,组织委员深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进行会前调研,便于常委们在常委会议上畅所欲言,有的放矢,提高常委会议质量。
  二是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和外出考察等进行专题调研。2008年,先后形成了15个专题调报告,即《黎平县城关地区学前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关于黎平县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卫生室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城环境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黎平县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两高”实施与黎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黎平走生态文明崛起道路的工作建议》等。
  三是选择委员关心、部门重视、地方欢迎、适于视察的重要课题,组织委员进行视察活动,先后形成了《黎平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关于十件实事情况的视察报告》、《民政社区工作、灾后重建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两基”迎国检实施进展情况的视察报告》、《重点提案督办落实、林权改制工作进展情况的视察报告》等5个视察报告。
  这些调研与视察课题报告,结合县情,客观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借鉴了外地先进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
  亮点二:提案工作,出新招树“精品”
  县政协在提高提案撰写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加强提案办理工作,在交办、督办、反馈、评估等方面逐步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创新提案工作的路子,使提案工作由提案撰写数量型向质量型、提案办理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服务工作由单一服务型向综合型转变,逐步形成了联合办理,整体推进,协商高效落实的工作机制。八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委员提案76件,经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案71件。并已全部办理完毕,办复率达100%。
  政协委员把提案提高到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高度,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意识和水平。提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反映黎平县改革和发展中的大事要事。如 《关于切实加快黎平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县委、县政府已将茶叶作为黎平县的主导产业来抓,制定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到2012年黎平县新发展优质茶叶15万亩,全县茶圆总面积将达18万亩,其中有机茶园达百分之十七以上,并下发了黎府办发[2008]178号文件《关于新建茶园实施方案》,建立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建立茶叶质量标准体系、成立县级茶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组建茶叶产业发展局等。现茶叶已逐步成为黎平县的主导产业,成为黎平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又一亮点。
  委员们在提提案前,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对案情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如 “关于尽快解决北门坡自来水工程”这一提案,引起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纳了委员的建议,积极安排项目和资金,投入56万元雪凝重建资金完成了北门坡自来水工程,解决了居住在北门坡居民和移民的长期困扰的问题。又如委员提出的关于《县城内小街大巷安装路灯的建议》的提案,县市政局高度重视认真办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紧紧围绕发展旅游业、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生及按照县政府的总体要求,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步伐。该局根据目前县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逐步完善,目前已完成了马家岭、火焰山、神鱼井、忠诚巷、三眼塘等小街小巷的路灯安装。
  亮点三:社情民意,突出热点
  县政协常委会坚持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履行职能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一年来,共反映社情民意36件,编辑《社情民意》刊物五期。这些社情民意涉及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事,涉及到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关注民生,体察民意,为民分忧解难,进和谐提供了真实情况,为民代言、立言做了积极的努力,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同时,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努力完成县委安排的大接访任务。热情接待来访者并做好问题的解答和思想引导,为进一步做好凝聚人心,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亮点四:服务中心工作,力推地方经济
  县政协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引进资金、物资,积极为农村办实事,办好事。
  积极协助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茅贡到地扪通村公路的维修,确保了交通畅通,保障了该片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政协机关认真按照县委的安排,组织机关党员开展一对一绝对帮扶活动,制定帮扶计划,深入地扪村开展调研,和村党支部共同探讨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积极完成对计生“两户”的帮扶任务,支助资金3600元。
  一年来,县政协积极和省、州政协、民主党派、慈善机构联系并在该县开展智力支边活动。一是抓好为“三农”的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县内的科技人员深入农村进行技术指导活动,2008年开展科技培训、宣传、设置科技咨询点等为农民宣传、讲解农业科技知识,共发放资料4000余份,接受咨询5000余人次;二是在德凤镇东关村实施一个超级稻新品种示范点,面积11亩,经测产效果良好,取得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多方联系,筹集资金,扶持贫困学生100余人,积极与省、州智力支边办和民主党派联系,2008年致公党省委和民进省委义务对该县部分乡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为期20天的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通过致公党省委争取援建肇兴乡中学,拟投资金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