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祥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建言
加快发展贵州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
本报北京讯 (李光平) 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的我省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主委傅家祥在会上建言,国家应采取措施,支持发展我省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
傅家祥指出,我国石油资源相对贫乏,每年消耗的石油中进口石油的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已超过43%。我省是缺油省,但2005年却耗油220多万吨,其中柴油约占三分之二,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是我国同时也是我省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经省政府、省发改委和贵州大学多年的工作实践证实,发展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是我省发展生物质能源十分理想的途径。
小油桐,学名叫麻疯树,是一种耐干旱、抗贫瘠的灌木或小乔木。该树种植3年后进入丰产期,采果期30年以上,叶、茎、果均可入药,种子含油率30%-38%,种仁含油率高达50%-62%。经多个国家的专门机构研究,小油桐种子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还可得到石油、饲料、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等大量副产品。
我省是最适合小油桐生长的地区,有18个县发展较大面积的野生小油桐生长。利用我省这种喀斯特贫瘠山区,进行小油桐的大规模人工种植,发展规模化的绿色生物柴油产业,同时实现小油桐综合开发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体现了“四个不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其它行业争利,不与国际社会争能源)和“四个有利于”(有利于能源替代,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优势,对我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目前,我省已种植小油桐超过20万亩,建成年产300吨生物柴油中试装置,生产出生物柴油样品约20吨,样品各项指标均优于国产零号柴油,排放达到欧Ⅱ标准,工艺优化后,可达到欧Ⅳ标准。发展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将给我省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规划,我省适宜种植小油桐的山林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可形成年产200万吨生物柴油的产业规模,产值约200亿元;带动约150万贫困贫民脱贫致富;保护恢复生态面积1000万亩以上。该产业还将带动我省经济社会多个领域的发展,形成一个新兴的高技术产业链。
但是,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发展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是一项创新工作,尽管已做了大量深入的工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从国家层面上加以解决。为此,傅家祥建议:
一、国家发改委应大力支持我省加快发展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综合布局,统筹规划,将我省建设为以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为龙头,以扶贫脱困、石漠化治理和环境治理及特色产业形成为纽带的小油桐生物柴油建设国家示范基地,加速我省的跨越发展。
二、国家发改委应支持建设“贵州生物质能工程研究中心”。由于发展小油桐生物柴油是一项创新工程,因此,应该同时抓好创新研究。建设研究中心,既有利于深入持续开展小油桐良种选育和规范化种植研究,不断提高种子含油量和出油率,增强抗病虫害能力和抗寒能力,探索病虫害防治措施;又有利于整合资源,进行小油桐综合利用开发研究,延长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链,保证小油桐生物柴油产业的长盛不衰;同时,还有利于积极开展其它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研究,促进生物能源的全面发展。
三、国家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生物柴油技术标准。由于出现生物柴油热,近年来,很多项目一哄而上。不少国内外企业都自称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但实际上相关技术水平却是鱼龙混杂,导致一些低品质、高污染的所谓“生物柴油”混入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协调科研机构及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企业,积极制定和完善具有权威性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流程和质量技术标准,并及早监督实施。这既可解决目前的市场混乱问题,同时也是对具有高品位的小油桐生物柴油的极大支持。
四、国家应积极推广应用生物柴油。国家有关部委要大力协调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相关企业,以及公共事业部门,大力倡导并鼓励优先使用生物柴油;鼓励制定政策,促使有条件的企业和机关团体积极使用生物柴油,支持生物柴油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