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园区经济引领“火车头”提速
本报讯(记者 孙姣)“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以来,贵阳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的要求,全力以赴推动十大工业园区建设,使园区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日,由省政协办公厅主办,贵州政协报、贵州广播电视台联袂推出的2013年省“两会”大型电视访谈节目《两会面对面:谋略贵州·后发赶超》摄制组,对此进行了实地采拍。
三年多前,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坡,随着2009年7月园区启动建设,如今已是一派繁华场景。工业园依托小河原有的装备工业基础,打出“龙头+配套”的组合拳,从只有一家整机企业到引进多家“重量级”企业,不仅带活了一批本土配套企业,外地配套企业也纷至沓来。战线长、产业分散、产品配套率低、物流成本高等弊端不断化解,“集聚效应”在整个园区得到了凸显。
“省、市主要领导多次过来调研,对园区给予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使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速,呈现出了大干快上的蓬勃发展态势。”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服务局局长潘军介绍说,仅2012年,该园区就实施项目76个,其中工业项目45个、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31个;工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70 亿元,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工业产值400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
这只是贵阳“十大工业园区”的其中之一。2009年6月,贵阳市召开振兴工业经济大会,出台《关于振兴工业经济若干政策的意见》,着手建设十大工业园区,同时推出六大产业振兴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措施。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标准化、布局专业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规格服务、高效率保障”的原则,努力探索更加灵活、精简、高效的体制机制,把工业园区作为贵阳的“特区”、“试验区”来建设。
为着力优化投资软环境,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行政服务,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理念和打造全国一流政务服务中心目标,以提高行政能力和推进政务公开为目的,以改善投资环境和畅通为民办事服务为宗旨,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强化窗口单位责任和服务意识,使公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与此同时,在工业园区的项目和资本选择上,贵阳市抓住省委、省政府组织央企招商、赴港招商和举办酒博会暨投洽会等重大活动的契机,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招大引强”,先后引进凯沃重工、奇瑞客车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挂钩市场和转型升级的项目明显增多。与速度相对应的是布局更趋合理,在贵阳十大工业园区里,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找到了实现精彩“转身”的好契机,为数不少的新兴企业也找到了落脚生根的土壤。
数年的卧薪尝胆,贵阳工业经济的发展已是有目共睹。随着“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主战略的深入推进与实施,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和国发2号文件出台,贵阳市正在通过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实现工业经济大提速、大增效,努力当好全省加速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