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登龙泉山
□王明清
初夏的风裹着松针的清苦拂面而来,我又一次站在了龙泉山的台阶前。十多年前,登山的路还是青石铺就的台阶,现在已经改造成水泥台阶了。路是宽了不少,也比过去平坦得多。但踏上这些新修的台阶,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原来的那些青石台阶,总是带着岁月沉淀的光泽,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
龙泉山雄踞丹寨县城西侧,山势由北而南,蜿蜒曲折,势如盘龙,挺拔杰出,形似龙珠,史称“蟠龙戏珠”,以其傲然之姿横亘在天地之间。它最高处海拔1474.8米,是方圆数十里内的制高点,巍峨的山体直插云霄,山顶云雾缭绕,远远望去,既像是给苍穹戴上了一顶神秘的白冠,又似山峰突破天际,尽显雄浑与峻峭。平日里,这里是登山爱好者每天征服的目标。每到五月,当山花烂漫时,游客便开始蜂拥而来。
众人偏爱在花开时节登山,或是在人多拥挤的时候凑个热闹。他们享受着喧嚣中的快乐,在人群的簇拥下感受着生命的活力。然而,我却独爱孤独,尤其是退休之后,随着年岁渐长,这份喜爱愈发浓烈。一个人登山,踏上那一级级台阶,随心而行,慢慢攀登,静静思考。
初夏时节,杜鹃花的芳踪已无可寻,可龙泉山却并未因此失了生机。整座山都被深深浅浅的绿色交织缠绕,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卷。松树挺拔苍翠,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地散落在草丛间,虽不似杜鹃那般艳丽,却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韵味;山涧的溪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偶尔有几片落叶随波逐流,泛起阵阵涟漪。
我缓缓踏上阶梯,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与这座山的亲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纯净、自然。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草木的清香,深吸一口气,仿佛能洗净肺中的尘埃,让整个人都变得通透起来。
一个人登山,最妙的便是可以不受拘束地欣赏沿途的风景。从山脚到山顶的台阶,据说是999级。许多人把这条台阶称为“步步登高”。而我却并不在意,也从没刻意数过,一心只想静静地登山,静静地享受沿路的一草一木,与大自然对话。
我时而驻足,凝视岩石上顽强生长的青苔,它们没有花朵的娇艳,却有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时而俯身,观察草丛中忙碌的蚂蚁,它们渺小却又执着,为了生活不辞辛劳。这些平日里容易被忽视的小生命,在独处的时光里,成了我眼中的风景。
沿着石阶蜿蜒而上,行至山腰处,便踏入了杜鹃林。此时的杜鹃林,枝头不再缀满如云似霞的花朵,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叠叠的翠绿叶片。叶片上还残留着水珠滑过的痕迹,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那些曾托起娇艳花朵的枝丫,此刻交错纵横,像是一幅被抹去色彩的素描,虽少了绚丽,却多了几分遒劲与沧桑。我想,那暗褐色的地面上,定是凋零的花瓣化为的泥土,令我想起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去年深秋,我独自寻幽,登上龙泉山。看到山寺空寂,落木萧萧,但路边矮小的芙蓉却还在努力地迎风摆动,即兴作诗一首:
秋临西麓觅清幽,独步山间意难休。
昔日香飘游客涌,此时影寂暮云收。
遥思五月鹃花艳,却叹三秋木叶愁。
但见芙蓉开烂漫,斑斓山色韵长留。
随着不断攀登,视野愈发开阔。站在半山腰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远处的城市隐约可见,高楼大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那是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那里有我的喜怒哀乐,有我的回忆与牵挂。然而此刻,站在这远离喧嚣的山间,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心中竟涌起一股淡淡的疏离感。仿佛我与那繁华的都市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一座山的距离,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
继续向上攀登,山路愈发崎岖,体力也渐渐不支。但我并不着急,累了便在台阶上坐下,喝一口水休息片刻,再起身继续前行。人生就如这登山的过程,有平坦,也有坎坷;有疲惫,也有坚持;有停歇,也有前行。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疲惫而放弃攀登,也不能因为急于到达山顶而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登上山顶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正洒在大地上。金色的阳光为整座山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衣,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树木,都被染成了金黄色。我静静地站在山顶,感受着微风拂面,看着天边的晚霞渐渐变幻着色彩。此时的龙泉山,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世外桃源,而我,成了这里唯一的主人。
一个人独自拥抱着整座山,这种感觉奇妙而又美好。没有了外界的干扰,我可以尽情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回顾过往的人生,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有相聚的欢乐,也有离别的伤感。那些曾经以为无法跨越的难关,如今看来,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小插曲;那些曾经念念不忘的得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也显得微不足道。
下山的时候,双腿酸痛不已,似乎承载着沉甸甸的收获。
下到山脚,回头望去,整座山笼罩在朦胧的夜色之中,显得神秘而深邃。我知道,这座山还会迎来无数的花开花落,也会有无数的人来人往。而我,也会在不断的登山、下山中,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