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维”履职路上的担当者
——记观山湖区政协委员薛可欣
□本报通讯员 喻 格
薛可欣,观山湖区政协委员,贵州远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她深耕于观山湖区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的建设,也在公益事业中传递温情,更以提案为笔,为区域发展献计献策……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政协委员双岗建功的内涵、“多维”履职的责任和担当。
薛可欣一直热心公益活动,从疫情守望到生命守护持续行动。2022年9月,薛可欣带领所在企业采购了10万元的月饼,送往观山湖区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卡点。2023年至2024年,她策划“百人接力捐粮”“流浪动物基地义卖周”“领养日”三场公益活动,为两家流浪动物保护基地宣传筹款。当听闻小兰山项目所在地高寨村一村民遭遇交通事故重伤住院的消息后,她当天便赶到医院了解情况。随后,她联系4位政协委员与企业朋友,第二天便将12500元应急款送到家属手中。“当时只想尽快帮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这类自发组织的爱心救助,亦成为她为村民解决急难问题的日常。“政协委员的身份不是光环,是触达民生痛点的动力和责任。”她常对团队说。
作为文化传媒领域的从业者,薛可欣的提案始终紧扣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在《关于打造“新技能培训+泛就业平台”助力我区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建议》中,她直指观山湖区“直播带货、短视频运营”等新业态人才短缺问题,提出“一方面引入头部企业资源,开展‘互联网营销师’定制化培训,为中高职学生及就业困难群体建立技能储备;另一方面推动政府与企业共建泛就业平台,让学生‘边培训边上岗’,实现‘培训即就业’”等颇具实操性的建议。该提案获区政协重点督办,目前,相关部门正积极筹备,为 “互联网营销师” 等新技能培训提供实践场所,实现培训与就业的高效对接,推动提案中的建议事项逐步落地。
在媒体赋能领域,薛可欣将小兰山项目作为实践样本。她提出“数字文化产业反哺乡村振兴”的思路,推动小兰山构建“政府+企业+村落”共建模式,以“一带三区”布局发展数字产业。截至目前,项目已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带动年产值超10亿元,解决300余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500万元。“媒体的价值不仅是宣传,更是用流量激活资源,让小兰山的‘生态村落’模式成为可复制的范本。”她在区政协专题协商座谈会上分享道。
受“村BA”“村超”成功案例启发,她推动公司在贵州广播电视台宽带电视G+TV开设《攒劲校园》专区,2024年为观山湖区18所学校提供175次公益服务,通过“校园电视台”形式展示教学成果、体育赛事与艺术活动。该项目获省委有关领导同志肯定。“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为教育做点事一直是我的愿望。”薛可欣在项目推进会上说。
2022年8月,当薛可欣看到高寨村闲置农房招商信息时,她与另一位观山湖区政协委员毛健被高寨村的山水人文所触动,成为“乡村产业规划者”:丈量老屋、深夜撰写方案、挨家挨户与村民沟通,将玻璃房改造成“牧湖咖啡厅”,为村落注入首个文旅消费新业态。 “与其说我们改造了乡村,不如说乡村教会了我们履职的真谛。”薛可欣常以小兰山为例,阐释“政协委员如何链接资源”。她提前两年带企业考察,用“实地体验+数据推演”打消投资者疑虑;积极打造“新技能培训点”,为就业创业人才输送新动能;推动公司《攒劲体育》项目落地村落,力争覆盖观山湖区全区中小学校。如今的小兰山,不仅是“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更成为她实现提案中建议打造村落多重功能理念的实践场——新技能培训基地、泛就业平台孵化点、数字文化展示窗口。
在“跨界”中诠释委员担当,从公益捐赠到提案建言,从企业经营到乡村建设,薛可欣的履职之路始终贯穿一个关键词:连接。她连接资源与需求,连接政策与实践,连接城市与乡村。正如她在政协委员年度述职中所说:“委员的价值不在于头衔,而在于能否成为解决问题的支点。”当小兰山的稻香与直播间的流量形成共鸣,当流浪动物的领养信息与校园电视台的节目同频,这位“梦想的播种者”在“多维”履职中展现出新时代政协委员应有的担当与风采。

薛可欣委员在第22届论道暨中国IPTVOTT智能视听产业高峰论坛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