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山桐子 绿了青山富了民
——贵定县政协委员提案破题山桐子产业“管护难”
□官州明
在贵定县连绵起伏的山峦间,一片片苍翠的山桐子正焕发勃勃生机。从零星试种到规模化发展,短短三年,山桐子已迅速崛起,成为继茶叶、刺梨之后贵定的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种植规模已达14.28万亩,其中农户自主种植面积10.83万亩,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产业快速扩张的背后,科学管护的短板日益凸显:部分山桐子树生长迟缓、枝叶稀疏,褐斑病等病虫害肆虐,枝干上病斑虫洞密布;许多农户因缺乏修剪、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知识,虽辛勤劳作,却收效甚微,面临产量低、果实品质不稳定的困境。
“我们起早贪黑伺候树,却不懂门道,收成一年不如一年。”农户们的无奈叹息,深深触动了县政协委员、贵州云华农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易中华。拥有 3000 亩山桐子种植经验的他,深入基地与农户家中调研,收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最终形成《关于加强山桐子种植管护的建议》提案。
这份直指产业痛点的提案,提出了四项破题之策: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为农户传授山桐子种植管护知识,全面提升农户的科学种植水平;二是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控体系,及时准确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为农户提供专业的防治指导;三是制定统一的山桐子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方案,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山桐子种植户给予资金补贴和贷款支持,鼓励他们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提案提交后,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明确专人督促办理,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363万元作为农户种植管护经费,另拨款288.24万元采购复合肥568吨、矿物油5.5万瓶,覆盖5.42万亩管护区。贵州启越山桐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积极响应,投入150万元用于基地管护。
多部门协同发力推进提案落地:县林业局联合山桐子产业工作专班精心编制并印发5000份《管护技术手册》,录制实训视频下发到镇村,方便农户学习;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培训计划,邀请省内外山桐子领域的专家到贵定开展专题培训;县市场监管局推动“贵定山桐子”地理标志申报工作,并组织企业参加贵阳农博会,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贵定将山桐子管护纳入镇(街道)林长制考核,沿山镇因此获评“省级生态乡镇”。
科学的管护带来显著成效:曾经饱受褐斑病困扰的树林,在采用矿物油、阿维菌素防治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0.3万亩初挂果的山桐子预计亩产达800公斤,预计较2024年增长40%。“树壮了、果多了,今年收入肯定翻番!”种植户老张的喜悦道出了农户心声。
县政协副主席、县山桐子产业工作专班组长朱国江先后5次深入镇村督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提案不是终点,而是产业发展的起点。”望着上千亩的白岩脚山桐子基地,易中华满怀信心地说,“山桐子科学管护后,不仅能绿了山乡,更能让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