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17期 本期3755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7-01

红军伤员在黄平旧州天后宫的故事


□文/图  廖尚刚


1934年12月30日至1935年1月初,原红八军团红军通信兵黄良成因战斗负伤,被安排在作为红军临时医院的黄平天后宫治疗。因得到附近居民朱大伯老两口的悉心照料,黄良成等红军伤员与朱家二老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1934年12月底,因战斗受伤的黄良成在老黄平(旧州)休息了几天后,部队开始缩编,八军团的建制撤销,并入五军团。他和其他一些伤员由原来的红八军团改编到五军团后,被安置到战伤医院(即红军临时医院)。他们在这里度过了1935年的元旦节,除聚了一餐之外,首长们还来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同志,又发给每个伤员一条毛巾、一双胶鞋和一元零花钱。

红军长征时期的临时医院,同部队一样,几乎天天走路,生活条件非常困难。医疗器具很简单,只有几把镊子和手术刀;药品极少,除了红汞药水之外,几乎再没有什么了。伤员换药就是先用温开水洗一洗伤口,再贴上特制的猪油膏。在那艰苦的年代里,治疗创伤,靠的是革命医务人员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靠的是革命战士的钢铁意志。直到很久以后,黄良成都还深深地记着在旧州与朱大伯家那段难忘的经历。

当时,伤员中有一位姓邱的战士,敌人的子弹打在他的腿肚子上,弹头一直留在肉里,腿已经肿得像小水桶,伤口发炎化脓,一天比一天恶化。因此,必须动手术把弹头取出来,否则那条腿就保不住了。可是没有一点麻醉性的药品。怎么办呢?医生绞尽了脑汁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不忍心给他开刀。医院赖政委知道了这件事,也非常着急。一天,他坐到这位姓邱的伤员战士的床边,扯过一段家常话之后,就向他讲起《三国演义》里关公刮骨疗毒的故事来。赖政委讲得有板有眼,绘声绘色,听的人都着了迷。这时医生也来了,赖政委转过话题意,意味深长地对医生说:“我看我们的战士差不多都可以称得上关公,勇敢顽强,你也来做个华佗吧!”一直被这个故事所感染着的邱姓战士,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忽地从床上坐起来,对政委恳求说:“请你叫医生给我开刀吧,枪林弹雨我都闯过来了,割一条口子算得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一场世上少有的手术开始了。没有一点麻醉药,当手术刀划破皮肤,切开肌肉的时候,只见邱姓战士面色苍白,两手抓住床沿,豆大的汗珠直淌,可是他一声不吭。这时,不知谁领头唱起歌来,邱姓战士也跟着唱了起来。五六分钟的工夫,弹头取出来了。大家高兴地向医生和邱姓战士祝贺。这真是“昔日佳话赞关公,今朝英雄胜古人”。关公刮骨疗毒只不过是个流传的故事罢了,有谁见过呢?然而,今日红军所受之苦和他们的英勇顽强,才是真正能流传千古的红色教材。

在黄平时,与黄良成一起接受医治的伤员共五人,临时医院就在朱老汉家隔壁。朱老汉与大娘是善良热心之人,老两口平时是靠做豆腐为生。当时,大娘约有50多岁,成年累月地劳累,加上无儿无女的遗憾,使得她满脸皱纹,两颊深陷,消瘦得皮包骨头,牙齿都快落光了。但是大娘见着红军伤员总是笑眯眯的,便每天都要弄点好吃的饭菜送给他们,而她又特别关心黄良成,因为他是伤员中间年龄最小的,也是伤势较重的一个。她就像母亲一样,每晚都来到榻前,小心翼翼地扶着黄良成躺下。一夜总得到各个病床前看望几次,给伤员盖被子,端茶水……

黄良成被大娘母爱般的体贴和温暖深深感动。黄良成暗暗下定决心,伤养好以后,一定要勇敢杀敌,报答群众对子弟兵的爱护。当时,黄良成的伤口全部溃烂化脓,手肿得像个大馒头,本来一个喜说好笑的人,那几天却整日陷入沉思中。黄良成思忖:自己这样随部队行动,会给大家增加许多困难。

一些战友猜到黄良成的心思,也劝他留下来,等把伤养好再走。朱大娘更是直截了当地对黄良成说:“小红军,看你伤这么重,别走啦,就住在我家里吧。让大爷帮你买点药,好好治治。我也没儿没女没亲没故的,你伤养好了,咱们一起过生活,我们两口子老了也算有了依托,如果你不愿意,等你伤全养好了再去找你们的队伍也不迟呀……”

入夜,同志们为了早起赶路,都呼呼地入睡了。只有黄良成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合不上眼,往事不觉涌上心头:国民党反动派剥削压迫人民;红军在井冈山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敌人对革命者的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敌人的屠刀下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还有1932年在苏维埃中央政府电台工作时,毛泽东同志亲自给他们上政治课……

想到这些,黄良成的思绪像一团熊熊烈火在心里燃烧着,并鼓舞他与伤痛作斗争,激励他要把革命进行到底。是呀!四年前,自己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时候,不是下过决心,要在党的领导下战斗到底,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吗,现在,就是考验自己,实现个人诺言的关键时刻。

“我不能留下,不能离开党,不能离开部队,不能离开同志们。”黄良成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跟部队一起走,哪怕死在路上也甘心情愿!想到这里,他用颤抖的右手,一把抓住睡在身旁一同养伤的战士老李,激动地说:“老李,我要走,我两只脚好好的,我能走呀!”

黄良成这一捏,把睡梦中的老李惊醒,当他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高兴地紧握黄良成的手说:“好哇,小黄,咱们一起走,有困难大家帮助你。现在,我们离开了根据地,困难是不小的。但是,有大家互相帮助,只要自己有决心同困难作斗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它。”这下,黄良成才安稳、舒心地躺下,一觉睡到天明。

次日早上,听说部队要出发,朱家两位老人说什么也不肯放黄良成走,小黄费了很大劲劝慰待己如同儿子般的老人,流着眼泪跟随同志们一起继续前进,奔向革命的战场……

几十年后,红军伤员在黄平旧州天后宫的故事,都被黄良成记录在《忆长征》一书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中深深的军民鱼水情……


 (作者单位:黄平县委党史研究室)


5142-3-7.jpg

陈列馆外墙的红军长征标语


5142-3-6.jpg

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原旧州天后宫红军临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