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礼赞
七月华夏红如火。
年年七月,光明和自由,收获在振兴中华的蓝图里;岁岁七月,繁荣与昌盛,回荡在长江黄河的涛声中。
七月,开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七月激荡澎湃的日子里,繁茂的大自然把自我生命的气质和内涵诠释,用最为热情的个性而流光溢彩于岁月。
七月,也是每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的岁月。一条并不起眼的红船,劈波斩浪,航行在黎明前的海洋。船上的人义无反顾地举起镰刀和锤子,最终成为拯救旧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航标和希望,从此中国的历史掀开了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新篇章。
在这个七月,让我们以文字献上最美的礼赞,激情澎湃,踔厉奋发,赓续前行。
红船赞
□王玉美
烟雨朦胧的南湖,宛如一幅水墨画卷,静静地铺展在江南的怀抱中。在这方静谧的水面上,一艘红船,宛如历史的指针,定格了一个开天辟地的瞬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驶向了波澜壮阔的未来。它不仅是一艘普通的木船,更是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值得我们永远歌颂与敬仰。
1921年的中国,正处于风雨如晦的黑暗年代。列强的侵略、封建军阀的混战,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千疮百孔,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这样的危局下,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怀着对理想的执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齐聚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然而,因受到敌人的干扰,会议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南湖的风,轻柔地吹拂着湖面,泛起层层涟漪。那艘红船,静静地停泊在湖心,宛如一位沉稳的智者,见证着历史的转折。船舱内,代表们围坐在一起,气氛庄重而热烈。他们低声却坚定地讨论着党的纲领、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每一句话都凝聚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忱,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那狭小的空间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那一刻,仿佛有一道耀眼的光芒,穿透了沉沉的夜幕,为苦难的中国带来了黎明的曙光。
红船,是革命火种的孕育之地。从这里出发,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怀揣着坚定的信仰,踏上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征程。他们深入工厂、农村,发动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他们组织罢工、起义,向反动势力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在白色恐怖下,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毫不退缩。李大钊面对敌人的绞架,高呼“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慷慨就义;夏明翰在狱中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迈诗句,从容赴死。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红船精神中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红船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驱逐日寇,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在解放战争中,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共产党人发扬红船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从“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红船精神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南湖红船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如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科研工作者们以红船精神为动力,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让中国在5G通信、高铁技术、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乡村振兴的广阔田野上,党员干部们扎根基层,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在抗击疫情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南湖的水,依然清澈;南湖的红船,依然静静地停泊在那里。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让我们永远铭记南湖红船的历史功绩,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火红的七月
□张宏宇
七月的天空,总是格外高远而湛蓝,阳光如同熔金般倾泻而下,将大地装扮得一片火红。这火红,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色彩,更是革命热情与民族希望的象征。在这片火红的背景下,1921年的红船,如同一颗璀璨的火种,在中国的大地上悄然点燃,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
那是一段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一群怀抱理想、心系苍生的有志之士,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秘密集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一刻,虽然条件简陋,环境险恶,但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不灭的火焰,那是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是对民族复兴的深切渴望。
七一,因此成为一个永恒的坐标,它不仅标记了一个政党的诞生,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从此,中国共产党以其独有的智慧和勇气,引领着中国人民在革命的征途上砥砺前行。从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从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到抗日战争的烽火连天;再到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七月的火红,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中有的人的名字或许已被岁月遗忘,但他们的精神却如同七月的火焰,永远燃烧在我们心中。每当七月来临,我们总会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些英雄,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传承那份不朽的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前行。
七月的火红,也是对新时代的展望。经过百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的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这一切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七月的火红,更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初心永远不能忘,使命永远在路上。
在火红的七月里,我们还应深入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这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既要关注民生福祉,又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七月的火红,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和力量。每当七月来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能感受到节日般的喜庆氛围。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党的热爱和对国家的祝福,这份情感如同七月的阳光,温暖而炽热,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火红的七月,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更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它让我们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它让我们团结一心,共筑中国梦。在这个火红的季节里,让我们携手并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放歌七月
□聂 难
七月的清晨,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如同金色的琴弦,将万物拨响。蝉儿在枝头起调,蛙鸣在池塘应和,风掠过麦浪,沙沙作响,这是大自然为七月谱写的序章,而在这序章之下,更有一曲关于信仰与奋斗的赞歌,在时光中久久传唱,那便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七月之歌。
站在七月的土地上,仿佛能听见历史深处传来的船桨划破南湖水面的声音。1921年的七月,那艘红船在烟雨朦胧中悄然启航,十三位心怀壮志的先驱,在狭小的船舱里,低声却坚定地讨论着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的话语,是最早的音符,汇聚成开天辟地的旋律。那旋律里,有对旧世界的批判,有对新世界的向往,更有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心。从那一刻起,一首波澜壮阔的歌,开始在华夏大地的上空回荡。
沿着歌声的轨迹,我们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七月的风里,飘着长征路上的尘土与硝烟。战士们高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迈着坚定的步伐,穿越千山万水。夹金山的积雪映照着他们冻红的脸庞,大渡河的怒涛见证着他们无畏的勇气。每一步前行,都是一个激昂的音符;每一次战斗,都是一段壮烈的旋律。他们用生命谱写的这首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让希望的曙光穿透了黑暗的天空。
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国土,七月又成为了抗日救亡的战歌舞台。田间地头,八路军战士教百姓唱《游击队之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简单的歌词,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城市街头,青年学生们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他们的呐喊,是最震撼的和声。赵尚志在白山黑水间与敌人周旋,左权将军在枪林弹雨中指挥战斗,他们用热血为这首歌注入了最炽热的情感,让全世界都听见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怒吼。
新中国成立后,七月的歌声转向了建设的节奏。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号子交织,唱响了工业化的序曲;田野上,农民们挥舞着锄头,哼着欢快的小调,描绘着丰收的图景。王进喜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他“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是建设之歌中最激昂的高音;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日夜奔波,他“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坚守,是这首歌里最深情的旋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将一穷二白的旧中国,改写成了朝气蓬勃的新中国。
进入新时代,七月的歌声愈发嘹亮。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驻村第一书记们走村串户,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兑现承诺,他们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是新时代赞歌里温暖的乐章;科技研发的实验室中,科研人员们废寝忘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天问”探火、“蛟龙”深潜,这些伟大成就,是创新之歌中激昂的高潮;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逆行而上,“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誓言,是守护之歌中最坚定的音符。
七月的夜晚,繁星点点,广场上的人们跳起欢快的舞蹈,孩童们手中的灯笼随风摇曳,街头巷尾传来阵阵欢声笑语。这是盛世的和声,是对党的感恩,是对美好生活的礼赞。放歌七月,我们歌唱历史,歌唱奋斗,歌唱未来。让这歌声,乘着七月的风,传得更远,飞得更高,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行,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七月的阳光
□杨丽丽
七月的阳光
漫过长江黄河
像金色的绸缎
铺满960万平方公里山河
那是信仰淬炼出的光芒
穿透百年岁月
依然炽热如初
还记得嘉兴南湖上的波光
被阳光染成燎原的火种
十三双手握紧的
不只是船桨
还是刺破长夜的锋芒
照亮东方的曙光
七月的阳光
吻过井冈翠竹
在枪林弹雨中
编织绿色屏障
吻过延河的浪花
把小米粥熬成胜利的希望
吻过西柏坡的土炕
将“赶考”的叮嘱
刻进历史的长廊
如今这光芒
洒在高铁飞驰的轨道上
洒在天宫闪耀的星辰里
洒在脱贫村崭新的屋檐下
洒在塞罕坝林海的树梢间
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奇迹
每一缕光都在诉说
初心未改的传奇
七月的阳光
是永恒的火炬
点燃亿万颗心的赤诚
我们站在时代的潮头
高举金色的旗帜
续写着永不停歇的壮丽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