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17期 本期375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6-27

临期食品可以“盲” 食品安全不能“盲”


□王  琦


打开社交平台,“19.9元开出高价甜品盲盒”的笔记点赞量过万次,探店博主沉浸式拆盒的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一种临期食品盲盒,或者叫剩菜盲盒的东西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消费方式。(6月25日《工人日报》)

临期食品盲盒,无疑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从商家角度来看,它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每日剩余的食品若未能及时处理,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增加经营成本。而将临期食品打包成盲盒低价出售,既能减少损耗,又能提升品牌形象,彰显出商家积极地践行环保理念。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临期食品盲盒价格亲民,契合当代年轻人理性消费的特点。食品与盲盒的创新结合,精准抓住了年轻人追求新奇体验的消费心理,未知的惊喜与较高的性价比,让年轻人乐在其中。此外,这种模式还顺应了绿色消费的新潮流,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下,发展势头迅猛、热度居高不下。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到临期食品盲盒带来的益处,而对其潜藏的食品安全隐患视而不见。部分商家在盲盒配置上缺乏规范,随意性较大。有便利店售卖9.9元吐司面包盲盒,消费者收到的却是饮料,这与他们的预期大相径庭。更为关键的是,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令人忧心。临期食品本就临近保质期,若储存条件不佳,极易发生变质。而一些食品盲盒包装上并未标明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尽管店员会现场提醒食用时间和保存方式,但这仍无法完全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毕竟,一旦食品变质,食用后极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的生命线,容不得丝毫马虎。临期食品盲盒可以存在未知,但食品安全绝不能“盲”。商家作为食品的提供者,必须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要严格把控食品质量,确保临期食品在保质期内,且储存条件符合相关要求。在盲盒配置方面,应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杜绝以次充好、随意搭配的行为。同时,要清晰标注食品的相关信息,让消费者买得清楚、吃得安心。

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消费的态度。在追求新奇体验和性价比的同时,要留意食品种类是否符合个人口味,仔细查看保质日期,关注高温天气下食品的贮存风险。最好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进行购买,避免因贪图便宜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更不能因盲目跟风而忽视自身健康。

要实现临期食品盲盒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建立更为规范的运营标准。相关部门应制定更为具体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盲盒相关规则标准,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秩序。同时,要畅通与第三方平台的衔接,优化供需匹配,避免出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情况,让临期食品盲盒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临期食品盲盒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模式,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我们不能因追求利益和创新而忽视食品安全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商家、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让临期食品盲盒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引领潮流,实现商家、消费者和社会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