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17期 本期3752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6-26

锦鸡起舞的地方


□唐央鲁


真的不知道穿越了多少座大山和峡谷,我们方才抵达了麻鸟村。麻鸟,苗语“锦鸡”的意思,在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生活着的全是锦鸡苗族。

作为黔东南苗族后人,赴丹寨工作后,我对麻鸟是特别向往的。许多年前,我就从电视和报纸等媒介上获悉,丹寨锦鸡舞非常的美,首批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麻鸟,就是锦鸡舞的发源地之一,是锦鸡起舞的地方,有着千年之久的悠长历史。

关于麻鸟村的起源,寨中老人们代代相传着这样的故事:在数千年前的苗族先祖迁徙途中,一支队伍从中原朝大西南艰难辗转跋涉,一路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雷公山脉深处的麻鸟。在迁徙路上,人们所带谷种不小心遗失,恰在此时,一只美丽的锦鸡从天而降,留下一粒金灿灿的谷种后腾空远去。千年以来,麻鸟苗族后人为了祭祀这只上天派来的神鸟,编织锦鸡长尾巴羽毛一样美丽的花带,缠在腰间,头上插上银饰,模仿锦鸡求偶的步态,于坝场上或田埂间翩翩起舞,被人们称为“东方的神鸟”和“最原生态的芭蕾”,亦成为苗家祭祀和节庆必不可少的内容。

真正踏上麻鸟大地之时,我看到了人间最美的山乡夏景:晴空万里之下,只见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和梯田,依山势层层上升,像是通往天际的阶梯。青石板小道仿佛是人体的筋脉,将整个村庄的吊脚楼牵连成片。保寨树郁郁葱葱,散落在村庄四周,微风拂过,卷起阵阵绿浪,直朝你奔涌而来,壮观极了。那些挂在山崖中央的吊脚楼,像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精灵,斑驳的木质墙壁,记录着村庄的历史和家族的故事,黛青色的瓦片在秋阳照耀下,闪烁着古朴的光泽,与四周的苍山、峡谷完美融合为一幅人间仙境。

走进麻鸟,那高大的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村寨的宁静。山林中树木种类繁多,有笔直的松树、杉树,四季常青,针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有枝叶繁茂的樟树,它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在山林间穿梭,可以看到各种珍稀的动植物。偶尔会有几只灵动的松鼠在树枝间跳跃,它们蓬松的尾巴像一把小伞,突然出现在眼前又迅速地消失在茂密的树叶后面。还有那色彩斑斓的鸟儿,它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歌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麻鸟村的美好。

沿着村子里的小路漫步,脚下是用青石板铺就的道路。这些青石板经过岁月的磨砺,变得十分光滑,每一块都承载着麻鸟历史的印记。小路蜿蜒曲折,连接着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路边五颜六色盛开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点头。那淡雅的香气,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在小路的两旁,是村民们开垦的菜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嫩绿的青菜、火红的辣椒、紫色的秋茄,它们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村民们精心照料着这些蔬菜,这是他们生活的保障,也承载着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麻鸟村的村民们,自然是这个村子的灵魂所在,从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淳朴笑容中就可以感受得到。老人们坐在自家的门口,安静地晒着太阳,眼神中透露出安详和满足;又或是踩着自家的织布机,手和脚皆忙碌着,发出“哐当哐当”的织布声。孩子们在村子周围的田埂上嬉笑玩耍,那欢快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回荡在整个村子里。年轻人则在田间劳作,也有的正在为传承古老的手工艺而忙碌。

据村支书老余介绍:麻鸟村还是出了名的“芦笙村”。男女老少皆能制作芦笙,也都会吹芦笙。芦笙节是麻鸟村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村子都会沸腾起来。村民们穿上色彩鲜艳的锦鸡服饰,服饰上绣满了精美的锦鸡图案,每一幅图案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在村子里的广场上,男人们手持芦笙,迈着整齐的步伐于前领舞,女性排成一字长蛇队跟在后面,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舞。妇女们头上的银饰似锦鸡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百褶裙脚边的洁白羽毛如银浪翻飞,貌若锦鸡亮翅,十分炫目。

麻鸟村,就像是一本生动的民族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它的山水、建筑、习俗乃至每一个村民,共同构成了一幅灵动的少数民族图景。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和村民们的淳朴,它不仅是锦鸡起舞之地,更是一个让心灵宁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