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位体验”应成干部作风建设常态
□张玉胜
近期,江西赣州正在全市范围内推进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换位体验、解决问题的“如我+”行动,其中包括“如我在办”“如我在访”“如我在登”“如我在医”等。例如,据微信公众号“蓉江新区发布”消息,6月15日,赣州蓉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伟深入政务服务大厅、文旅消费景点等场所,以“被服务者”的视角和身份开展“如我+”行动换位体验,设身处地了解群众和企业现实需求,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切实以查促改提升服务质效。(6月16日“澎湃新闻”)
赣州近期开展的“如我+”换位体验行动,犹如一场生动的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教育示范课。当领导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以普通市民身份触摸城市治理的细微之处,不仅可以发现“材料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改革空间,更能找到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金钥匙。而设身处地、躬身实践的作风转变,正是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应有常态。
以“角色转换”破除官僚主义藩篱。在蓉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许伟排队等候叫号的经历,暴露出“数字政务”背后的温情缺失;信丰县委书记袁炎在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暗访,发现了材料重复提交导致的效率损耗。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折射出某些公职人员“脸好看事难办”的顽疾。领导干部只有穿上群众的鞋子走路,才能真正感知政策执行中的温差与落差。这样的沉浸式体验也打破了干群间的心理隔阂,建立起情感共鸣的桥梁。当干部们坐在冷板凳上体会群众的焦灼等待,站在窗口后感受办事人员的机械应答,那些习以为常的衙门作风便无所遁形。
用“问题导向”激活改革内生动力。“如我医”中发现智慧医疗系统操作复杂,催生了“银发友好”服务专窗;“如我登”中摸清不动产登记堵点,推动了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这些源自一线的“微改革”,如同精准滴灌的甘霖,解决了过去“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治理难题。更可贵的是,赣州建立的“体验—整改—长效”闭环机制,将碎片化的改进措施上升为制度性安排。这种以问题倒逼改革的思维,正是新时代走好群众路线的鲜活注脚。
靠“久久为功”涵养政治生态清风。从“四不两直”的暗访督查,到建立问题清单台账;从市委常委带头精文减会,到严查“说了就当做了”的形式主义,这种刀刃向内的勇气,源于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深刻把握。正如赣州市委书记所言,要“让为民办事成为最重要的政绩观”。当领导干部们习惯于在体验中找差距、在整改中见真章,将换位体验融入日常考核体系,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尺,摒弃“一阵风”式的运动治理,清风正气自然会浸润整个政治生态。
在“放管服”改革中推行“换位体验”,既是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型,更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时代答卷。希望“换位体验”成为作风建设常态,成为长期的政治自觉,让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学会用群众视角审视工作,用改革思维破解难题。毕竟,领导干部脚下沾多少泥土,群众心里就沉淀多少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