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8期 本期3737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29

施秉县政协:


打造共享“微田园” 提升群众幸福感


□本报通讯员  文  银


在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的征程中,施秉县政协牵头各部门创新推出“微田园”民生工程,以盘活移民安置区周边撂荒土地和低效农田为抓手,为群众开辟专属菜园,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深入调研问需,共商发展良策。县政协聚焦易搬社区基层治理的突出问题和居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开展“社区协商”,针对搬迁群众普遍存在的“土地情结”及“吃菜”问题,牵头组建由党员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及职能部门组成的协商专班,开展了为期30天的“五访五问”专项活动,累计走访搬迁户300余户,广泛收集群众关于“吃菜贵”“有地种”等方面的各类诉求200余条,通过商前会议的充分研讨,最终敲定利用南官营安置区周边闲置土地,打造“微田园”的建设方案,精准对接群众期盼。

推进民主协商,破解治理难题。面对土地权属界定、租金缴纳标准以及土地分配方式等核心问题,为切实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同时有效规避今后可能产生的土地权属矛盾纠纷,县政协牵头组织党员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干部、搬迁群众代表、小组长、社区“两委”班子以及县直相关部门,召开“社区管理、微田园建设”“社区协商”会议,协商确定了“三不”原则,即: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增加群众负担、不影响城市规划。同时,建议将整治恢复的撂荒土地及低效农田按照每宗80-90平方米划分为块,每块租金设定为20元/年,实行一年一签的租赁方式。针对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实行租金减免政策,最大程度给予关怀。

严谨施工建设,合理分配田园。为保障“微田园”项目顺利落地,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密切协作。通过反复开展“社区协商”确定建设用地,邀请专业团队精心设计施工图与配套设施,迅速组建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日夜赶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274块整齐划一的“微田园”呈现在群众眼前。在土地分配环节,创新建立“地块抽签+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每一户搬迁家庭都能公平获得“微田园”使用权。目前,已有 690 户搬迁群众满怀喜悦地签订租赁合同,认领了属于自己的“微田园”。

构建长效管理,激发内生动力。为避免“微田园”出现“重分配、轻管理”的情况,社区在群众认领地块时,统一签订管护协议,立下“三不得”规矩:严禁私自转租给非搬迁群众、禁止长期闲置荒废、不得违规种植果树等非蔬菜作物。对违反规定者,将其行为纳入社区信用档案,以此督促群众用心耕种。如今,“微田园”里绿意盎然,不仅“装满”了新鲜蔬菜,降低了群众生活成本,更让搬迁群众实现“离乡不离土”的梦想,让幸福感在田间地头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