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开启特色产业新赛道
——2025“赋能AI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暨“百家党媒菏泽行”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陈雪梅 吕玉昆
这里是“花开时节动京城”的中国牡丹之都,这里是“一袭优雅醉千年”的中国最大汉服生产基地,这里是后来居上的“宇宙中心”——菏泽。
4月28日,2025“AI赋能 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暨“百家党媒菏泽行”活动举行,来自全国的百余家党媒齐聚菏泽,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为党媒赋能,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研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之道;领略华夏霓裳的国潮魅力,见证黄河滩区迁建后的幸福图景,感受文化根脉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解码“富贵之花”如何滋养“富民之花”。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菏泽市调研时提出殷切期望:“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
谆谆嘱托为菏泽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菏泽将“特色”打造成样板,将“优势”提升为胜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汉服“破圈”带动经济“扩圈”
特色就是优势,就是潜力。
4月28日,记者跟随媒体代表的队伍步入曹县E裳小镇的有爱汉服直播基地展厅,4000余款各式汉服在灯光下流光溢彩,主播们的推介声此起彼伏。媒体代表们沉浸在“数字经济+汉服文化”的融合创新实践中,感受着产业升级新动能。
“这条马面裙的材料使用了新型技艺提取出的牡丹纤维,在布料的纺织过程中将牡丹香味植入其中,香味可以保持至少两年。”解说员娓娓道来,以前若想织成这种织金妆花工艺的裙面,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现在使用人工智能快速生成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引进了日产万条马面裙的‘卡奥斯’智能制造柔性汉服生产线,率先完成了数字化技术改造。”新质生产力的潜能正在加速释放,汉服生产效率较从前提高50%,成本降低30%。汉服蕴含的“黑科技”吸引了媒体代表们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聆听、交流。
这个曾经以制造演出服而闻名的县城,如今已构建起“AI设计+智能工厂+电商直播”的全产业链,产品从单一到多元,产业链越来越长,产业集群也越来越具有特色。许多村民都积极扛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目前,曹县汉服相关产业链企业达2753家,网店1.47万个,产品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突破120亿元,不仅占据了全国汉服市场的半壁江山,还在全球平台点击量突破100亿次,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人民政协网大数据部主任隋国龙表示:“在曹县,‘新农人’将手机变为‘新农具’,借直播平台推广汉服这一‘新产品’,助力汉服产业知名度不断提升。”
曹县原创汉服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并入选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曹县探索“三个四”加速汉服产业发展的先进做法,还被作为2024年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
“富贵之花”滋养“富民之花”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
2025年开年,国产剧《国色芳华》的热播,掀起了一股牡丹热潮,菏泽牡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牡丹之都”菏泽,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善的牡丹生产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近年来,菏泽以科技创新和文化重塑为突破口,不断推动牡丹从传统种植到现代产业转型,形成了集培育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推广、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牡丹特色产业链。
“花可赏、根入药、籽出油、蕊制茶、瓣提露……牡丹浑身都是宝。”尧舜牡丹产业园展区内,解说员如数家珍,“瞧,这就是我们开发出的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共26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主研发的牡丹肽提取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展厅内,牡丹剪纸、牡丹刻瓷、牡丹丝绸、牡丹汉服等各类牡丹特色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媒体代表们近距离考察牡丹特色衍生产品,一同见证牡丹从“观赏花卉”向“健康产业”蜕变。
在年加工牡丹籽2万吨的牡丹籽油冷榨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包装、打码、装车……“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还含有丰富的亚麻酸,是优质的健康食品。牡丹籽的出油率在15%左右,接近大豆的出油率,因此,还带动了2.6万农户种植油用牡丹。”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
海口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丁宁禁不住点赞:“菏泽把国花牡丹开发到了极致,从食品到化妆品,从药品到保健品……令人叹为观止。”
更令人惊叹的是,通过催花技术,菏泽花农实现了“牡丹四季开”的奇迹。仅2025年春节期间,就有60余万盆催花牡丹从菏泽发往全国,终结了牡丹“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的历史。
一朵牡丹花,承载着菏泽千年的文化底蕴;一块牡丹鲜花饼,则浓缩了山东稻香村传承两个半世纪的创新密码。
“通过技术升级,牡丹鲜花饼精准降低了糖度与油度,让美味与健康兼得。”在山东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展厅,工作人员展示着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成果。该公司利用自身产业链优势,有效将产业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推动提升牡丹产业附加值,带动1000亩牡丹种植基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切实做强做优芍药鲜切花产业,大力培育‘菏泽大芍药’品牌。”这是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双花”经济发展战略。菏泽芍药鲜切花经济已成为继菏泽牡丹之后,再次引领花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盛世芍花智慧农业园区内,大片芍药花绚烂绽放,一派丰收盛景展现在眼前。
“我们每年的芍药鲜切花都是供不应求,现正值芍药鲜切花采切旺季,鲜切花日均销量保持在40万枝以上。”山东盛世芍花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文双向记者介绍,“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芍药鲜切花出货量,在销售上,国内全覆盖,国外出口俄罗斯、澳大利亚、荷兰、迪拜、巴基斯坦等国家,去年总产值在4000万元以上。”
4月26日,“菏泽—鄂州”全货机鲜花航班正式通航,这是国内首条芍药鲜切花全货机航班,菏泽芍药鲜切花通过该条“空中快线”加速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
据统计,菏泽生产出的芍药花在市场上认可度非常高,全国每10枝芍药鲜切花就有7枝姓“菏”。2024年,菏泽芍药鲜切花年销量1.2亿枝,占国内市场的60%。
百花齐放春满园。定陶区百盛万福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分拣、去叶、清洗、包装、冷藏、运输……这是全市最大的非洲菊和玫瑰鲜切花种植基地,每年有2500万支非洲菊鲜切花、500万支玫瑰鲜切花等优质花卉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农忙耕种,农闲养花”,产业园通过“公司+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模式,在做强花经济上做足了文章,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024年,菏泽牡丹、芍药等花卉产业实现总产值130亿元,菏泽牡丹、芍药产业带动就业50余万人,“富贵之花”滋养出了“产业之花”“富民之花”。
“鲜花产业和汉服产业都是‘美丽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需依托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中国知识产权报总编室副主任王宇说,“希望曹县在中国报业协会的指导下,更好地运用AI来赋能助力,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在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黄河滩”蝶变“幸福滩”
大河奔腾,水润菏泽。4月29日,媒体代表们走进菏泽市鄄城县六合新村,在黄河滩区迁建样板村感受灿烂的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和非遗文化,领略百姓饱受黄河泛滥之苦迁建后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移步黄河滩区迁建展览馆,一张张迁建图,一个个老物件,向媒体代表们讲述着波澜壮阔的黄河滩区14.6万群众历经5年鏖战,实现千百年来“安居梦”的故事。
曾经,菏泽是山东省委确定的2个扶贫工作重点市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菏泽举全市之力发起脱贫攻坚战,至2020年底,17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出列,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产业发展是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关键。鄄城县积极探索“后迁建时代”黄河滩区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迁建新村打造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现黄河滩到“幸福滩”的蝶变。
信步六合新村,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图景徐徐展开——村台上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小洋房掩映在柳绿花红的春日里,公路纵横交错,在现代化的美丽乡村中延绵开去;新村内,给排水、强弱电等基础设施一步到位,学校、超市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地毯、家纺加工企业接二连三;黄桃、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滩区艰苦生活一去不复返。
永铭非遗工坊里,女工们手指翻飞、动作娴熟,结合AI创意数字化设计系统织就的一件件图案精美、品质高级的羊毛毯产品,不仅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还出口迪拜、俄罗斯等国家。该工坊负责人杨效强介绍,前段时间,一张出自工坊的羊毛地毯就以28万元的价格卖到了法国巴黎。
“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方便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挣上三四千元,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女工小陈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同行的海南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张杰禁不住感叹:“在党建的引领下,黄河滩区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百姓安居乐业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凝聚传播伟力 共谱时代华章
当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遇上产业数字化转型,必将催生新时代的传播伟力。
中国报业协会副理事长潘梅表示,菏泽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依托AI赋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本次活动系统解析AI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实践,分享AI赋能报业转型的成功案例,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新路径,让参与者在调研中感受到这片热土改革创新的时代脉搏。
“菏泽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城市,菏泽跟我们兴安盟有着特殊的感情。从2021年开始,兴安盟与菏泽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产业上实现了共兴,生态上实现了共建,民生方面实现了共享,我们把菏泽的牡丹引到了突泉县进行种植,现在都已开花结果。”兴安盟融媒体中心副总编辑韩学文表示,这次活动中,兴安盟融媒体中心与菏泽日报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希望以此为契机,一起助力和见证菏泽市、兴安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绥化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菏泽的产业链思维、电商赋能模式以及文旅融合实践,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深入学习。他期待两地党报加强媒体合作,互相宣传两地特色资源。同时,希望两地能促进产业对接,特别是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交流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提升农业附加值,推动文旅互动,让“牡丹之都”与“黑土粮仓”擦出绚丽火花。
活动期间,全国媒体同仁以镜头见证变革,用笔锋镌刻发展,记录下菏泽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驱动牡丹、电商等特色产业精彩蝶变的时代华章。
媒体代表参观曹县汉服体验馆
活动现场
“中国牡丹之都”——菏泽
菏泽市容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