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护航山村“致富树”
——白云区政协委员助力果园破解难题
□本报通讯员 王 菁
四月的阳光倾洒在白云区牛场乡石龙村村集体果园,嫩绿的枝叶间,黄金奈李和脆柿的幼果正悄然孕育。4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技课堂在此展开,为这片承载着村民致富希望的果园,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直以为多施肥就能高产,原来科学管护门道这么多!啥时候打药、打几次,不同阶段用啥肥、咋施肥,全是讲究!”负责村委农业工作的王香意紧追着授课老师,一连串疑问脱口而出。这场开在林间山头的“把脉问诊”式农技课堂,如同为村民们解开种植难题的“金钥匙”,开出了精准“良方”。
时间回溯到4月8日,区政协城市建设与农村发展委员会组织农业界别委员走进石龙村,深入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委员们全面摸排农业产业发展、文旅研学、基础设施等情况,发现村集体栽种三四年的黄金奈李和脆柿即将迎来丰产期,本是令人欣喜的事,却因管护技术滞后,面临挂果率低、病虫害肆虐的困境,产业收益岌岌可危。
这一问题深深牵动着区政协委员王春芝、柳学的心。次日,二人便邀请擅长果树种植的技术骨干,重返果园实地勘察。他们俯身观察土壤墒情,仔细察看枝干病虫害痕迹,反复研讨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村民听得懂、学得会的实用技巧。
4月18日,在区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王春芝、柳学携手农技专家再次来到石龙村,将课堂搬进果园。专家们或蹲在树旁,用树枝在泥土上画出土壤改良配比示意图;或握住村民的手,现场教授修枝技巧。
“果树定杆后,要像搭房子找梁柱一样,选三到四个主枝,每个主枝配好延长枝。延长枝就像一家之主,只能有一个‘当家人’,侧枝不能喧宾夺主。”沁馨精品果园负责人李健一边用生动比喻讲解修枝要点,一边示范如何通过精准修剪保持树势平衡,让大家直观了解如何让果树保持良好的生长势头。
尽管骄阳似火,但村民们的学习热情却愈发高涨。大家争相围在专家身旁,接过剪刀练习修枝,相互交流操作心得,果园里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村民王仲菊家种着几亩果树,全程聚精会神听讲,“今天的培训太实用了,心里总算有底了!”她对未来果园的增收充满信心。
培训接近尾声,村民们仍意犹未尽,抛出一连串种植难题。专家们不仅耐心解答,还结合每棵果树的生长情况,量身定制“营养套餐”“病虫害防治日历”等解决方案。
王春芝表示,将持续组织农业界别委员整合资源,依托“揭榜挂帅”机制,组建技术帮扶团队,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结对服务,用长效机制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阳光下,村民们望着生机勃勃的果园,笑容里满是对丰收的期盼。他们仿佛已经看到,金秋时节果实缀满枝头、果香飘满山村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