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8期 本期3722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5-04-30

榕江:以“村超”为引擎迈向共同现代化


□文/王炳真   莫  宏   王  浩   图/王炳真


4月19日晚,贵州“村超”20强决赛的哨声响起。非遗文化展演、主题音乐会、烟花表演等活动,与远道而来的游客共同构成一场多元文化交流的盛宴。这样的场景,正是榕江将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意义”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实践的生动例证。县委、县政府创新实施“三级联动、五级推进”工作机制,将共同现代化试点融入县域发展的各个方面,让足球赛事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之间,榕江县以足球为媒介,以文化为灵魂,正在苗侗民族村寨中描绘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画卷。这个曾深藏于群山之中的边陲小城,因为乡村级别的足球赛事而蝶变,用充满活力的足球运动展示着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的实践,成为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名单中备受瞩目的“榕江样本”。

文化铸魂工程在这里焕发出新的活力。侗族大歌与现代拉拉队的结合,苗年长桌宴与足球宝贝热舞的碰撞,非遗工坊的蜡染技艺与英超元素的巧妙融合。2000多名“新农人”拿起自拍杆,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将球场上的欢呼传递到世界各地,相关话题的浏览量突破了1000亿次。在车民小学的绿茵场上,11岁的侗族少年杨瀚带领球队训练时,胸前的红领巾与球队徽章交相辉映,“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标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种文化的浸润,使足球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载体。

产业振兴随着“村超”的举办而加速。借助赛事的流量,榕江打造出了“超能经济”生态圈:游客们为品尝牛瘪火锅而来,体验非遗工坊的蜡染技艺,住进改造后的吊脚楼民宿。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46.18万人次,同比增长24.3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同比增长28.64%。数字经济与乡土智慧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景象:“村超”集市变成了“网红打卡点”,“村寨代言人”通过直播带货,让榕江脐橙走出大山,全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7.08亿元。新增的10486个新媒体账号,使8000多名群众通过电商直播增收,真正实现了“球场上的欢呼声变成了鼓鼓的钱袋子”。

基层社会治理在绿茵场上开启了新的实践。“榕易融”平台让易地搬迁群众快速融入社区,积分制管理将文明行为转化为发展动力。在“院坝协商”的凉亭里,村民们边喝油茶边讨论村庄规划,这种源自“村超”的共治共享模式,使全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6.06%。在法治文化广场上,法官现场调解邻里纠纷时,围观的群众常常自发地鼓掌喝彩——法治精神与乡土民约在这里完美融合。

当“村超”的哨声跨越国界,这场草根足球的盛宴正在演绎民间外交的生动故事。英超俱乐部代表队的惊叹,国际友谊赛上不同肤色的球员互换球衣的瞬间,见证着榕江从深山小县到开放前沿的转变。在“村超进名校”活动中,北大学子与侗族少年同场竞技的画面,正是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时代注脚。这座曾经“藏在深闺”的小城,如今已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榕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总量偏小的现实挑战。但在县委书记的办公桌上,“村超”产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就:建设国际足球小镇,开发民族体育IP,打造农文旅体商融合示范区。当夕阳为足球场镀上金边,少年们追逐足球的身影,恰似这个西部县向着共同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行的生动剪影。他们用实践证明:现代化不是千城一面的复制粘贴,而是立足本土、绽放特色的创造性转化。在绿茵场上滚动的不仅是足球,更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足音。

从“藏在深闺”到“世界舞台”,榕江的蜕变印证了共同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当“村超果汁电解质水”成为联名商品,当国际友谊赛的哨声在苗乡回荡,这座小城正以独特的路径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既要仰望星空追逐星辰大海,更要脚踏实地培育人间烟火。在共同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榕江用足球的弧线画出最大同心圆,以文化为底色绘就发展新画卷,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写下生动注脚。



5109-4-4.jpg

贵州“村超”上的民族文化表演。


5109-4-5.jpg

寿洞村拉拉队带着美食入场。


5109-4-6.jpg

贵州“村超”烟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