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浅胜春最可人
□郭丽平
进入五月,夏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便悄然登场。这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也意味着万物生长的旺季已经到来。
进入初夏,温度逐渐升高,万物在一场接一场的雨水中疯长。尤其田间的杂草,更是不甘落后,前赴后继遍野丛生。老人们常说:“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可见在初夏时节田间杂草长势有多迅猛。因此此时应该勤除杂草,以免影响庄稼的长势。
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侯。五日为一候,三候一节气。每候都对应一个物候现象,代表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或生物活动,主要是为了表示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来从事农事活动的历法补充。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循环往复。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蝈,通称蝼蛄,俗名拉拉蛄等,各地方言不同叫法不一。蝼蝈形似蟋蟀,但却有着一双钉耙状的前足,是个挖土能手。它以农作物的根部为食,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蝼蝈鸣”也有提醒人们防范害虫、保护庄稼的警示意义。民间有句俗话:“听见拉拉蛄叫就不种庄稼啦?”意思是说不能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放弃做事。因为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完全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一候之后,乡间田野蝼蝈的鸣叫愈加声势浩大,接着便进入了立夏二候“蚯蚓出”。书上说蚯蚓“阴而屈,阳而伸”,看来它也是喜阴暗和潮湿的。蚯蚓冬眠春藏,直到潮热日盛的立夏时节才会爬出地面。尤其大雨过后,由于土里氧气稀薄,它就会从地下土壤里钻出地面来透透气。这些柔软的小东西在土壤作物间悠闲自得地爬来钻去,让土壤变得松软透气,是有助于作物生长的。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母亲总逮着我去棉花地里锄草松土。我往往锄不了三五下就蹲下来在土里抠蚯蚓玩,捉一大堆用衣襟兜回家,放进玻璃瓶里赏玩。虽然为此挨了母亲不少教训,但这却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立夏三候“王瓜生”。这里是用王瓜来泛指藤蔓类植物,进入三候最明显的物候特征就是藤蔓类植物随处攀爬,到处可见。单说王瓜这种植物,是一种至阴至柔的药用植物,立夏时节长势最为旺盛。如果你看到田间地头或房前屋后的墙垣到处肆无忌惮的攀援生长着王瓜秧子,就说明立夏气候已是极盛。夏风掠过王瓜茂密的叶子,轻抚上黄色的小花,弹丸大的小果若隐若现,这些果实等到秋天成熟后才可做药材。我对王瓜甚是熟悉,每到秋后,父亲便会“委派”我们兄妹仨去地里收集王瓜的果实,晾干后放进药房备用。为着一斤果实给五分钱的报酬,我异常勤快,什么荒草地、臭水沟子、小树林,我全敢趟敢进。
立夏三候是生长的季节,莺飞草长,万物并秀,槐柳成荫,“古来江左多佳句,夏浅胜春最可人”是对初夏最精准的比拟。在这个惹人爱的季节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也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