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废旧手机回收的“最后一公里”
□袁文良
国务院近日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但在废旧手机回收的具体操作中,由于废旧手机中有照片、视频、联系人、聊天记录,以及各种银行账户、支付工具等个人信息与隐私,虽然可以“恢复出厂设置”,但一些不法回收者通过某些技术操作可以恢复原有的信息,因而人们为保障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宁愿将废旧手机放在家里“吃土”,也不愿轻易出售转手,致使废旧手机回收率难以提升。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但只有约5%的废旧手机能够进入专业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而一部手机的配件有超过60种元素材料,包含金、银、钯、铑等多种稀贵金属,每吨废旧手机可提炼黄金200克、白银2200克、铜100千克……更有报告估算:到2030年,我国废旧手机总量将达37万吨,回收金属总价值可达251亿元。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废旧手机回收过程中的个人信息安全,打通废旧手机回收“最后一公里”。
从国家有关部门来说,要针对手机更新换代日益加速的实际,研究制定废旧手机回收的补贴政策,根据品牌或厂商官方销售价格制定手机回收的定价指导标准,并明确回收专业资质认定标准,让专业的企业干专业的事,从而让废旧手机回收有序、流程规范、定价透明。
从立法部门来说,要针对废旧手机存在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将二手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列入信息保护的范畴,明确回收商在处置二手手机时先行彻底删除内部数据的责任与义务,切实保护好用户隐私权益。对未经用户同意备份原有信息甚至将用户信息非法倒卖的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从速从重予以严惩,提高泄露用户信息的违法成本。
从手机厂商及通信运营商来说,要畅通废旧手机回收渠道,可采取“以旧换新”“官方翻新”等形式进行回收,并当面彻底删除内部数据,打消用户信息泄露的顾虑,从而提高用户参与回收工作的积极性。手机厂商还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回收合作。
废旧手机回收,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但要做得让人安心放心,并不容易。只有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交易规则、公开回收流程,从根本上解决回收利用的痛点难点,方能提升废旧手机回收率,进而让废旧手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实现“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