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秋天
□和智楣
初识李清照,源于她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里的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千年前的那个秋天,半夜秋凉初透,丈夫因事外出,独自把酒赏菊的李清照,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将思念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含蓄深沉地流露在笔端,淡淡地勾勒出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令我不禁心中一动。
一直觉得秋天是个充满惆怅与哀伤的季节。一年当中,没有哪一个季节,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唤醒人们离别的感怀。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才华横溢、文采斐然,有着“词中之冠”的美誉。她的词作风格婉约妩媚,感情细腻深沉,她笔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淡淡情愫,恰与秋天这种寂寥伤怀的氛围相和。秋天读李清照,似乎更能读懂诗词中的情感流露。它既是寂寞空闺的愁思,又是缱绻秋意的流露。透过文字,仿佛可以听到李清照的深情和呼唤,感受到她的牵挂和离愁。
事实上,对李清照来说,秋天一直是她表达情感的一个媒介。在她的笔下,秋天是相思的,是怀旧的,是愁苦的,是憔悴的,是凄凉的,是乡愁的,是不舍离别的,即使偶尔有过一抹绚丽,如《双调忆王孙·赏荷》中:“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虽然写的是深秋时节,波光浩渺又红花叶凋的美丽景色,但想表达的也只是面对种种不如意,要多看生活美好一面的感叹,这是对愁绪的另一种排解。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等等,这些林林总总透着愁绪的优美词句,但凡读过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把李清照与秋天联系在一起,与愁绪联系在一起,仿佛她就是愁绪的化身,她的生命因秋天的愁绪和残缺,而有了令人心悸的美好。
事实上,由于年少时父母疼爱,家庭条件宽松优越,李清照早年的词作风格清丽、明快,主要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及至中年,昔日的繁华美满似白马过隙,没有留下半点痕迹,全都灰飞烟灭。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此她的词作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怀旧和悼念亡夫的悲苦情感。
经历北宋灭亡,丈夫离世,那种亡国之恨、孀居之苦聚集于李清照的心头,那些曾经在秋天留下的情思和回忆,连同跌宕起伏的一生,绵延交织在一起,成为李清照后半生最刻骨铭心的愁绪,凝结成她笔下不朽诗篇,一字一句,书写着她染透孤寂的哀愁,丰富着秋天的意蕴。
晚年的暮秋时节,李清照独自居住于西湖湖畔。红颜迟暮,生活窘困,追忆早年安宁温馨的生活而不可复得,李清照在凄风苦雨中夜不能寐,迅速老去。花自飘零水自流,彼时彼刻,只有秋天和诗词,成了李清照最后拥有的所有温暖与全部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