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助力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焦虑”
□见习记者 张健辉
下班回到小区,充电车位被汽油车占用;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电量告急无充电桩可用;广场停车充电,充电桩老化充电缓慢……
当遭遇这些情况,您是否“充电焦虑”?省政协委员、贵州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部主任黄学军与广大市民感同身受。
作为贵州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见证人,从2016年贵阳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完成上牌,到如今贵州迎来新能源汽车“增速期”,贵州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黄学军也注意到,新能源汽车的配套短板逐渐显现——“充电焦虑”正在成为困扰广大新能源车主的问题。
基于贵州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黄学军认为,由于现阶段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保有量存在较大差距,全省电动汽车公用充电停车位占比仍然较小,在商场、超市、场馆、宾馆、小区等公共区域专用充电停车位或被损坏或被燃油车占用的现象较为普遍,电动汽车充电难成为普遍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动汽车的使用推广。
为此,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黄学军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车位管理的建议》提案,围绕我省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出台电动汽车专用充电车位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车位建设”“借助大数据系统管理专用充电车位”“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力度”四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建议。该提案旨在推动破解“一桩难求”问题,破除因充电配套建设短板带来的“木桶效应”,促进我省新能源汽车普及,以此助推全省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该提案被列为十二届省政协优秀提案。自2022年1月提案审查通过至今,提案办理取得显著成效,让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在群众中取得较好的反响。
清晨,市民刘某驾驶电动汽车从万江路万江小区出发,来到市北路工商银行给家里寄钱。市北路新建的20台单枪60KW充电桩以及专用的电动汽车停车位,让刘某的电动车“动有能”“停有所”。刘某还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就等着沪昆高速的牟珠洞服务区建成充电桩,到时候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驾驶电动车回家了。”各处新建的充电设施在给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充能的同时,也不断地消除着群众的“充电焦虑”。由一件提案推动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建设成果,百姓们看在眼里,传成佳话,成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真实写照。
提案办理成果能够如此高效且迅速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所享受,得益于提案办理背后的主办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及提案会办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加强督导、积极调度,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建设和推广普及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配套建设方面,为切实推动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地落实,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范管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按照省政府工作要求,将每年新增社会公共停车泊位3万个纳入民生实事,同时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及充电桩。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已开工建设2.7075万个停车位,建成1.1万个,建设完成公共充电桩245个,并印发《贵州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内容;省公安厅对黄学军的提案给予了两方面办理回复,一是对现有电动汽车专用充电车位管理运行状况进行调研,为出台我省电动汽车充电车位专门管理办法奠定基础;二是向公安部等上级部门汇报,积极争取从国家法律层面明确对非电动汽车占用专用充电车位行为的处罚责任。
在推广普及方面,为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推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与智能升级,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方面在公共领域大力宣传推广新能源汽车,并组织召开公共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工作专题会议、新能源汽车产销对接会等,以多种形式鼓励消费者群体购买并使用新能源汽车,以期提高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占比,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我省新能源汽车企业参加贵阳工博会等省级推介交流平台,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我省新能源汽车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根据《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0万辆,产值突破1000亿元,基本建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兴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