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 子 归 来
□周南平
在大谈民族崛起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盼望诸子归来,并非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唱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崛起需始于觉醒,一个睡着大觉做着春秋大梦的人,非但不会崛起,反而很可能会因为害怕失去美梦而不愿觉醒。虚幻的美感,使他更愿意留在壮志豪情的梦境里。而梦之美恰如一幅画卷,是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一个民族、一种文明从诞生之日起,能够延续到现在,是一个非常不易且充满玄机的事情。纵观人类文明史,从有史可考的始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到古印度,以及其后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所以以“古”定义其文明状态,是因为他们只存在于遥远的古代。然而始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却没有“古”的局限,因为我们的文明从未间断。直到今天,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孙子、鬼谷子等先秦诸子的名字,并能轻易地背诵他们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学而时习之”“三十六计,走为上”等等,甚至对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否极泰来”,这些源于《诗经》《易经》的更为古老的文化也并不陌生,这些遥远的文明至今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这就是文明的传承,亦足以证明被传承文明之伟大。
然而自汉唐以后,百花不再齐放,百家不再争鸣,我们的国家亦渐渐由开放转入封闭,开始独尊儒术了。这种文化上的单一需求使政治得以短期稳固,经济亦在短期内得以高速发展,这种成功使汉唐帝王踌躇满志,从此失去了谦谦君子的美德,自我印证了“夜郎自大”“刻舟求剑”的寓言。就这样,我们在“世界第一”的骄傲中一直走到了明代。
明代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时代,文字狱、海禁、东厂、西厂、锦衣卫……宦官当道,黑暗至极,而此时的欧洲却冲破了一千多年的宗教黑暗,开始了伟大的欧洲“诸子”争鸣的时代——文艺复兴。就像先秦诸子的光辉使中国繁荣了一千余年一样,文艺复兴巨匠们的智慧和自由精神的光辉同样护佑着西方世界,甚至一度引领全球。
可悲的是,同样处于黑暗的时代,八国联军的舰炮并未激起我们自强自立的勇气,反而使我们变得更加沮丧,于是我们便崇洋媚外,甚至像一个没有教养的穷孩子,嫌弃没有留下财富的父母一样,责怪先贤。鲁迅先生以阿Q来形容非但不为过,而且非常准确。然而天佑神州,闪耀着自由、博大、宽容、光辉的以求“道”(真理)为终极目的的诸子精神从未真正的熄灭,一批又一批堪称为“士”的有识者们,背井离乡、漂洋过海,以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气概,仍然在苦苦探索着,探索着……
近年来,国人血液中的遗传基因仿佛被一个神秘的声音唤醒,对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使国学达到了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热度。讲“儒”的,讲“道”的,讲“释”的,突然如雨后春笋源源不断冒出来。古装影视剧,特别是拍大汉、大唐的更是日进斗金。近三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积累,让一些人开始飘飘然,以为又回到了大汉、大唐盛世。
危乎,此念!
我们的伟大祖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国学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囊括了古代先哲们为人处世的智慧和典范,是现今文化流传最久远的文化,这是其他文化所无法比拟的。
当我们站在人类的高度,阅读人类文明史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孔子、老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众多人类先贤,他们都是同一时代的人时,我们不得不由衷地赞美上苍的公正,正是由于“他”在同一时间造就了东西方的圣人,才使人类文明得以均衡互补的发展。因此,我们盼望的“诸子”归来并非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我们眼中、心中的“诸子”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称号,“他”应该被授予那个时代的所有先贤。我们颂扬的诸子精神,是惟道是从、探索真理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人类的历史上,只属于那个独特的百家争鸣、求“道”若渴的时代。
子曰:仁者爱人。
(作者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