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8期 本期3186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8-12

参加“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力挺

  

做大叫响“红色石阡”品牌

  

□本报记者 田锦凡


  夏秋之交,石阡县困牛山上郁郁葱葱,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穆然矗立,迎接络绎不绝前来缅怀革命英烈的瞻仰者。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力长期从事红军史研究,对88年前红52团将士宁死不伤百姓、宁死不做俘虏,集体跳崖掩护军团主力成功突围的史实很熟悉。尽管在过往著述、授课中频提困牛山战斗,但再次踏上这片浩气长存的热土,她仍不禁感言“十分悲壮、十分感人”。

  陈力来过贵州多次,2021年曾受邀到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内容建设小组举办的“全省长征场馆解说员培训班”授课,今年又受邀参加8月1日在石阡县召开的“困牛山红军集体跳崖千古壮举”专题研讨会——时值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喜迎党的二十大,与会党史、军史专家学者通过4篇主旨讲话、5篇研讨发言、27篇研究论文,现场完成全国首次对困牛山红军壮举的高规格、大规模、广范围研讨,让她觉得非常重要、意义重大。

  会场外,应邀接受本报等媒体专访的多位专家学者亦表示,要借助多种渠道、各方力量把这一知之未多的英雄壮举宣传出去,推动“红色石阡”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血液”。

  此番参会“倍受感动、深受教育”的赵剑英,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常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社科期刊出版工作,阅读党史、军史早成喜好。他认为,困牛山红军壮举是对伟大长征精神的生动诠释及丰富,值得深入挖掘、大力宣传。

  “黔中大地的绿色更浓郁、森林更茂密、空气更清新,老百姓的房子也比以前好多了。”二度走进贵州这个中国革命转折之地,优良的生态环境、优质的生活条件让赵剑英印象深刻。在他看来,这是红军长征伟大斗争精神转化为地方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种体现。“我们也要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转化为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爱,以实际行动支持老区发展。”

  如何支持?赵剑英说,中国社科出版社拟为石阡县建立一个公共文化阅读空间,向各类读者提供适合阅读的优质图书;希望以后能与贵州社科界深入合作,联合举办相关学术活动,推出一批反映贵州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努力讲好“红色贵州”“绿色贵州”的故事。

  红绿融合,发展可期。赵剑英还建议用好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两种资源,使之有机结合并发展红色旅游及绿色、康养产业,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

  “这次重视程度、水平高度前所未有的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为贵州贯彻落实好新国发2号文件、挖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覃爱华说。作为会议承办单位之一,该室多年来在对困牛山战斗史实的挖掘研究中倾力而为、作用不菲。

  由其牵头从全国各地征集、约稿收到的前述研究论文,从实践角度关注贵州现实发展,就如何深度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及发展红色旅游、振兴乡村产业等提出诸多可行性建议,为全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

  目前,困牛山战斗核心展示园已入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1+3+8”标志性项目。覃爱华表示,除了新落成的困牛山红军壮举展陈中心,规划中还要建一座主题雕塑,旨在以更为形象的方式彰显英雄壮举,为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创设品牌IP。

  陈力亦建议,应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中将困牛山战斗史实充分展现出来,让新时代重走长征路的人们均可从中汲取奋进力量;采取各种方式手段、用好重要时间节点,推动对这段尘封历史的挖掘、研究、宣传再上新台阶。

  中国美术馆长征组雕创作采风团的适时到来,为上述规划落地按下了“快进键”。

  该团一行10人在困牛山战斗遗址考察采风期间,受邀参加专题研讨会。“现场聆听党史、军史专家学者和红军后人的讲述,为我们创作播撒了种子。”采风团成员、中国美术馆理论与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崔光武说。

  据了解,中国美术馆长征组雕创作项目自去年立项,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组织策划——他亦受邀参会研讨。除石阡县外,采风团还走进遵义市,深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大捷战斗遗址等地考察采风,最终创作的组雕作品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而促成此事,与专题研讨会支持方之一的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有关。去年5月,全国政协党外委员视察团来黔开展“学习百年党史、增进‘四个认同’”专题视察后,身为分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叶小文就立即联系吴为山,商讨为困牛山红军壮举创作英雄群体塑像,两人一拍即合。

  青山不语,号声犹在。采风团成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殷小烽表示,实地瞻仰困牛山战斗遗址收获的真切感受,感染其用艺术手法创作出生动的雕塑作品,将以此表达对红军英烈的缅怀、对伟大历史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