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76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7-26

读 书 好 时 节

  

□张凌云


  七月流火,夜短昼长,倘是为着纳凉避暑,日子自是好打发得很。尽可酣眠醉卧,把扇邀风,叨闲言絮语,听蝉噪蛙鸣,不觉中,已逍遥度过一日时光。但这样便甚是可惜了,因为炎炎夏日,大可用作两字,读书。

  古人都是惜时如金的。曰为学当利用三余,哪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此言非谬,而其首要者就是强调了寒冬苦读。不过,清人张潮却以为夏亦有三余,所言绝妙:“晨起者夜之余,夜坐者昼之余,午睡者应酬人事之余”,其要旨,在于信乎了前贤柳公权的一句话——“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盛夏读书,其趣多多,其乐融融,以今日之见,又较古人为胜,粗略点来,起码有四。

  其一,时宽。不用多说,夏读最大的优势肯定是时间足够宽裕。少了孙康映雪或匡衡偷光式的烦恼,也不须像闻鸡起舞那么辛苦,尽可顺其自然,高卧徐醒,只要不浪费时间,充分发挥利用效率,再对比张潮的标准参考一二,这收益也就颇为可观。若依照鲁迅所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那就更了不得。长夏如斯,尽可挖掘,“天才”已在前方招手,离而不远了。

  其二,境雅。得益于现代文明,我们有了古人无法企望的优势。空调,电灯,网络,构筑起舒适便捷的读书空间。古人虽有宽榻雅居,环山池水,却奈何不了自然的短处。酷热难当,蚊蝇滋扰,地卑砖湿,如此等等,都不是什么雕窗画屏可以遮掩的。现在好,同样可斜倚竹簟,口品清茗,甚至还可归情山水,却少了诸上各种烦恼,得享一方清宁空间。

  其三,检促。这里有两层意思,均跟夏季特性有关。一是夏日衣襟短少,取书查书阅书等最是方便,如此可趁机检查反思自己的读书状态,不足如何,改进又如何。二是为防虫蠹鼠噬,古人就有利用烈阳晒书的传统,更有甚者,还有郝隆日中仰卧自曰晒书的佳话,当此时际,整理盘点既有书目,同样是对自己肚子里的那些“书”进行晾晒的好机会。

  其四,心凉。这也是最核心的因素。俗语云,心静自然凉。若想让心凉下来有多种办法,读书则是一妙法。还是张潮说得好:“读史宜夏,其时久也”。当沉浸于历史的大波澜里,个人的荣辱得失、身世浮沉尽皆度外,小我早已消融于大我的宇宙世界里,哪里还会想到什么炎凉寒暑、变幻沧桑!当然,除了读史,不管什么书,只要钻进去了,同样会起到一样的效果——凉。

  黄庭坚有诗云:“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他写这首《鄂州南楼书事》的时候,还有点揶揄,有那么点不平气,其实,对普天下读书人而言,这是多大的幸福啊。独坐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钱财若粪土,富贵如浮云,我们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无处不在、无往不复的凉意和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