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3176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7-26

重走“长征路” “星”火永相传

  

——统一战线参与黔西南试验区建设小记

  

□见习记者 张健辉


  30年很长,长到彼时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请命赴深山埋头苦干,再抬头已年逾知命鬓微霜。

  30年很短,短到来不及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蓦然回首间,天堑变通途,黔西南州已是灯火通明处。

  从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共中央的亲切关怀和统一战线的倾情帮扶下,以“星火计划·科技扶贫”为牵引,各民主党派及各社会团体的力量,不断向黔西南汇集。30年前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照亮了整个黔西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日,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组织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赴黔西南试验区开展“统一战线参与黔西南试验区建设·献礼党的二十大”主题采访宣传活动,深入报道自“星火计划”以来黔西南的发展成效。


山之深 不及为民情怀之深

  下临无地、高耸入云,黔西南的山把云雨连同山里的人们都困锁山中,云雾翻不过山岭,人们也跃不出山谷。

  “山高石头多嘞,出门就爬坡嘞,姑娘往外跑嘞,媳妇娶不着嘞!”晴隆县原三宝彝族乡村民杨富云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提起这首山歌。在这个原来交通靠走、通讯靠吼、治安靠狗、洗澡靠搓的石旮旯地区,村民被望不到边的崇山峻岭围得水泄不通。不论是在周边地区,还是整个贵州,这里都是出了名的贫困,甚至联合国都将这里划归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

  2016年,三宝彝族乡的贫困率仍高达57.9%,是全省贫困程度最深的两个乡之一。

  “我们村民想要致富、想过好日子的愿望非常强烈,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就要搬迁。”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叮嘱,成为了统战部门帮扶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长征集结号”。

  2016年始,中共贵州省委在多轮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了三宝彝族乡整乡搬迁的战略部署,是全国唯一一个整建制搬迁的乡镇,搬迁人口1317户6236人。

  至2018年3月,项目全面竣工;2019年7月,成立三宝街道办事处。至此,三宝彝族乡全体居民从深山拔根,融入了晴隆县城。

  “汽车客运站、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教育园区……”中共晴隆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副县长贺伯果向记者细数了三宝街道的配套设施。

  行走在三宝街道,雨雾轻掩着街道,服务站和客运站的喧闹声渐渐变小淹没于雨声,烟雨朦胧感在鳞次栉比的民居间散开,鼓楼下是放学归来的儿童,风雨桥上是专心刺绣的妇女。恬静、祥和的三宝街道,向游人诉说着居民生活方式的蜕变。

  三宝彝族乡蜕变的“长征路”,是中共中央统战部定点帮扶晴隆县的“长征路”的缩影。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但永葆为民情怀,是长征红军、统一战线跨越深山的不二法则。

  

漠之广 不及统战力量之广

  在这片石漠化严重的土地上,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形成的“疯狂的石头”,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尽管优先发展教育,全镇用尽全力举办的小学运转仍举步维艰。

  采访打易镇中心小学时,一组学校旧照映入记者眼帘。在这组照片中,身着各色素衣的孩子们拥挤在狭小的教室里,坐在破旧的课桌边一笔一画地写着生字;教学楼外的操场,其狭窄程度,甚至容不下打乒乓球时捡球的空间,再往外就是陡峭的石坡……孩子们艰苦求学的画面令人心酸又震撼!

  而如今所见的学校,像是建在都市中的现代化小学,宽广的操场、崭新的教学楼、应有尽有的配套设施,其现代化程度不亚于一所省会中心小学,令记者深感震撼。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统一战线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在多次调研和共商的基础上,与当地政府签订《中央统战部定点扶贫捐建望谟县打易镇中心小学协议》结对帮扶,最终让打易镇中心小学后发先至,教学质量处于全县二类学校前列。

  “古有孟母为子三迁择邻,今天我们打易小学已经是第四次搬迁,为的就是给学生们打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打易中心小学校长田文华感慨地说道。

  打易中心小学的事迹只是统一战线各方力量援助黔西南教育的一角,类似的故事不绝于此,教育的帮扶方兴未艾。

  “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破除石漠化困境振兴教育,需要统一战线社会各界凝聚起比石漠更坚硬的磅礴力量。民盟陕西省委、民盟浙江省委、民盟天津市委等响应中共中央统战部号召,协调专家、学校、企业,帮助望谟县开展教师培训1500多人次,捐助教学物资价值700余万元;民进中央制定“同心·彩虹行动”,针对安龙县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发挥民进组织资源优势,发动民进全国29个省级组织结对帮扶安龙12所初中,并在安龙一中开设4个“镇海中学班”……

  

江之长 不及帮扶行路之长

  南北盘江的玉臂将望谟县环抱其中,长长的江水滋养了沿岸百姓,也将望谟县切割得沟壑纵横,阻隔了这里群众和外界的联系。

  “如果要从一个村去另一个村,就要先返回县城,再沿着唯一的乡道前往。”中共望谟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勇回忆起下乡开展工作的情景时如是说。在望谟,艰难的交通条件,让亟待产业振兴和缺少产业帮扶的现状形成了尴尬的对比。

  星火燎原,产业帮扶带来了新的希望。2016年11月,经中共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积极协调,上海均瑶(集团)到望谟实地考察,经过先后16次的考察调研,最终与望谟县洛郎村签订了“村企结对帮扶”协议,开辟了倾情帮扶之路。

  结合洛郎村实际,因地制宜选准板栗产业帮扶路径,均瑶集团依托望谟原有的贵州光秀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板栗加工企业精准施策,打造万亩板栗高产示范园帮扶项目。

  截至目前,共筹集帮扶资金589.68万元,辐射带动洛郎村215户877人,发放板栗园务工工资313.98万元。在惠及民众的同时,均瑶集团也将板栗推上飞机,成为航班食品,销售板栗产品价值1400万元,为望谟板栗打开了销路。

  2018年,望谟板栗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贵州省望谟县板栗名县”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同样的产业帮扶在黔西南遍地开花,优质产业随着“星火计划”在各县落地生根。在安龙县,由民进中央帮扶引荐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与县政府合作,投资8.3亿元建设温氏生猪养殖一体化产业基地,如今实现行业产值超10亿元的品牌产业,四年累计产业分红6587万元;在晴隆县,由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牵线搭桥,千发集团、淳安县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团体对晴隆县大水面生态渔业给予指导、培训等全方位产业帮扶,使其成为年产逾85万斤,年销售726.7万元的龙头产业,为晴隆和其他涉水县(区)分红共计1170万元,带动库区群众1500户6000人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