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754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山海携手深度融入 合作“黔”景“粤”来越好

  

——省政协副主席孙诚谊赴黔东南州调研“四加”合作模式侧记

  

□见习记者 张健辉


  几十年来,从西部大开发、对口支援帮扶、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到东西部协作、产业转移互补、生态补偿等合作共赢的局面……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以“有形之手”引导市场,让资源更快更好地由东部先发地区向西部后发地区流动。

  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如今,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与贵州“四加”合作模式,贵州正致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向南“出海”的步伐。

  继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三个月后,近日,省政协副主席孙诚谊率队到黔东南州调研,以“政协之眼”见证“有形之手”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初步成效。

  

“总部+基地” 推动瑶浴出山

  从江县瑶浴和深圳富源榫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相遇,如同千里马遇到伯乐,这项被当地企业盛赞为“从江瑶浴迎来发展的春天”的产业合作,从2021年伊始就投资1100多万元,截至今年5月,已建成2300平方米厂区,投入3条生产线,预计获批投产后第一年产值800万元,第二年产值2000万元,到第三年产值超1.1亿元。蒙尘的民族瑰宝未来可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抢抓东西部协作机遇,充分发挥‘广东总部+贵州基地’的创新赋能优势,以产业赋能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孙诚谊在调研时认为,从江县瑶浴和深圳企业的合作,是“总部+基地”这一模式的合作典范。通过该模式,将有效提升“黔货出山”的广度、深度、精度,对于保证“黔货”质量,赢得市场认可至关重要。

  何谓“总部+基地”模式?即围绕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中医医药等重点企业,引导广东企业以技术、销售渠道、运营管理能力入股当地公司,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的合作模式,此举将大幅提升“出山黔货”的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竞争力。

  截至目前,在“总部+基地”模式下,黔佛(佛山)两地结对共建产业园区23个(含工业、农业),总投资23.5亿元。今年投入8455万元建设标准厂房、建安工程等10个工业项目,推动建设8个工业园区,引导32家入园企业新增实际到位投资额3.77亿元,目前带动稳岗就业1083人。

  

“企业+资源” 赋能鹅羽产业

  锦屏县亚狮龙羽毛球生产基地利用鹅养殖产业,带动羽毛球加工产业,年产30万打羽毛球,年销售2.88亿元。据统计,全球每十只羽毛球就有一只产自该地。

  这是孙诚谊近期第二次调研亚狮龙羽毛球生产基地。省政协对这项产业的高度重视,背后折射的是该基地作为鹅产业链“领头雁”,在践行“企业+资源”模式中,既肩负重任、亦未来可期。

  碧空飞翔领头雁,一雁先行众雁随。在亚狮龙的引领下,以鹅养殖为基础,从上游的饲料加工、鹅蛋孵化、育雏、屠宰、冷链,到中游的亚狮龙羽毛球生产基地的球头、球包、球鞋、球拍等产品加工企业,再到下游的培训、赛事、运动、康养、旅游为一体的羽毛球体育运动产业群,锦屏县启动了一场由“鹅毛”引发的全产业链裂变效应。

  孙诚谊认为,通过“企业+资源”模式,锦屏县围绕鹅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鹅全产业链条,各招商企业围绕鹅产业链,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增强了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这项“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链”出了锦屏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未来。

  布局产业链,黔货好出山。在“企业+资源”模式下,黔东南州其他县(市)积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生产线、引入技术、购买设备延长产业链,奋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和产业链“生态圈”。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共投入协作资金2.07亿元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33个,引导33个企业新增实际到位投资额6.1亿元。同时注重产业配套和产销对接,投入4360万元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冷库、气调库、物流园)9个,投入1925万元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4个。

  上述两种模式,与“东部市场+贵州产品”“东部研发+贵州制造”,并称贵州“四加”合作模式,是推进“桥头堡”清单化的重要举措。借助国家新一轮东西部协作调整的重大机遇,“四加”合作模式“黔”景广阔、“黔”途无限,将有力助推“四新”“四化”,谱写粤黔协作新篇章,开启粤黔协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