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院坝协商”让“呼声”变“掌声”
□吴化琼 王明浪
夏日清晨,清风微凉。在榕江县车民街道易地搬迁社区卧龙小区里,“新市民”三三两两走出家门,熟练地拔掉公共充电桩上的插头,骑上自己的小三轮、小摩托,开始忙碌的一天。
“以前我们都是在楼道里充电,虽然社区的干部经常来劝,但为了方便出行,大家还是会‘打游击’。”为了给电动车充电,卧龙小区居民陆勇经常从低楼层的住户家里拉一个电插板偷偷充电,不仅有纠纷隐患,更存在安全风险。社区干部经常上门给居民送“安全课”,可即便如此,乱充电现象在小区依然屡禁不止。
去年,省政协在黔东南州政协试点开展“院坝协商”,9月,榕江县车民街道开始推进“院坝协商”治理模式,为社区群众和社区党委搭建了一个稳定、常态的交流平台,群众的诉求、社区的困难,群众的期盼、社区的作为,全部在定期开展的“院坝协商”中得到了沟通、推进和落实。
“万一发生火灾,谁都说不准烧的是车子,还是票子或者是命。”
“我们也知道不安全,但是社区没有充电的地方。”
……
县政协委员肖著鑫听到群众的“呼声”后,于去年11月组织卧龙社区开展“院坝协商”,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从相互倾诉“苦衷”,到相互理解,最终达成了“能安全、能便民、能治理”的共识。大家群策群力,提出了建设公共充电桩的想法。
会后,卧龙社区及时将建充电桩的提议上报车民街道党工委。街道领导积极奔走,联系了一家施工单位,知道是为社区群众解决困难,老板以较低的价格在车民街道4个易地搬迁社区新建了12个公共充电桩。为进一步减轻易地搬迁群众负担,街道决定充电桩建成后,交由社区村集体经济公司管理,不仅定价大大低于其他商业充电桩,而且扣除成本后,结余部分还可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当时以为这件事开完会就过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公共充电桩就建起来了,充电的价格还这么便宜,这个‘院坝协商’靠得住,下回我要再想想我们小区有什么揪心事,会上我再跟干部一起想办法。”卧龙社区党员潘进培表示。
据了解,在全面推进“院坝协商”工作中,榕江县将住县的1名州政协委员、60名县政协委员下沉到了46个重点村(社区),通过“讲苦衷、促理解、想办法、解难题”的方式,搭建了稳定“干群协商平台”。截至目前,榕江县共收到协商议题103个,完成实事办理85件,真正实现了从群众“呼声”到“掌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