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乌江航运 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乌江航道作为贵州北入长江的水上大动脉、加快构建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成渝经济圈的主要水运通道,是我省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省政协委员方宁认为大力发展乌江航运,对于加快推进我省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融入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和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大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促进区域交流协作、推动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就此提出了综合治理乌江航运体系 着力保障和提升乌江航运能力的提案。
现状分析
为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9月16日至17日在湖北恩施召开的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助推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合作联席会议精神,推动乌江航运复苏和高质量发展,铜仁市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到思南、德江、沿河和彭水、武隆等地,对乌江当前通航现状、通航管理模式作了深入调研,并进行分析。认为,我省境内乌江流域港口建设滞后,几乎没有功能完备的水运交通枢纽,没有千吨级码头,且配套建设不完善。我省境内乌江流域航运企业不足5家,数量少、规模小、运输能力弱。从我省境内运往长江沿线的货物较多,但从长江返黔水路运输物流明显不足。目前,市、县交通运输部门主要承担航运行政管理、安全监管等职责,没有担负乌江航道建设职能,无相关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还未很好地形成省、市、县相关部门共同推动乌江航运发展的合力等等,影响了乌江航道整治和航运发展。
对策建议
省级层面积极支持
一是加强同重庆市级层面的联动协作,抢抓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共同争取国家层面政策、资金支持,就推动乌江航运发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二是强化两省市之间乌江通航设施的联合调度运行,强化统一管理,优化报批程序,协调形成科学合理、高效顺畅的良好过闸机制。三是合力推进航道建设,加快推进白马电站建设进度,加大航道碍航浅点整治力度,同步规划乌江航道提等扩能项目建设,协调推进乌江三级航道和二线通航设施建设。
着力提高通航效率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科学合理的通航管理绩效目标考核机制,规范明确各方职责要求,确保通航管理运行高效顺畅。二是加强升船机操作技术人员培训,熟练掌握通航设施技术性能,提高运行、维护、检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故障率,同时针对思林、沙沱升船机运行对水位变化和发电机负荷调整要求高等问题,要从技术层面加强攻关、加以改进。三是努力发展智慧航运,针对通航审批复杂问题,推动实施“大数据+通航”,大力推行通航管理APP操作,优化船舶通航申报审批程序,实现船舶随到随过,提高通航效率。
协调推进航道整治
一是加强对我省境内思林、沙沱、彭水库区尾水段航道排查研究,组织地方环保、交通、渔业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论证协商,采取生态环保、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思林库区大沙坝、龙头石,沙沱库区喉形滩、赵家坝小河口,沿河猫滩等碍航浅点进行彻底整治。二是加快推进白果坨大桥碍航问题整治,深入开展研究论证,结合乌江三级航道建设需要,尽快启动拆除重建工作。三是加强航道管理、生态环保、自然资源、水利、渔业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建立协调推进航道整治和生态保护机制。
大力加强配套建设
一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积极协调有关社会企业参与,在乌江沿线重要节点规划建设乌江综合物流港区,打造集物流、仓储、运输、船舶装备制造、维修保养、客运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乌江航运中心,形成内联贵阳、遵义、铜仁,外延重庆、武汉等地的水运交通枢纽。二是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现有码头装卸设施、仓储设备、运输功能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化、高效率的货运码头,提升码头装卸能力。
积极壮大市场培育
一是积极培育水运龙头企业,支持做大做强,提高航运能力。
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更多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按照“一港一园一产业”模式,推动我省乌江流域产业布局,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三是推进航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通过电脑平台、手机APP等,全面、及时、准确提供有关乌江航道、通航设施运行状况、物流情况、货源情况、船舶情况等方面信息,为航运产业提供更多优质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