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叶辛游贵州
——读叶辛散文集《打开贵州这本书》
□李国清
《打开贵州这本书》
叶辛 著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
初次见到《打开贵州这本书》,是在去年11月去参观惠水叶辛好花红书院举办的叶辛书展上。叶辛是以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等成为知青作家领军人物的。小说是虚构,它借助塑造人物和讲述故事,作家是隐藏在幕后的。而《打开贵州这本书》是非虚构的,作家无疑在前台叙说,它不仅是对作家虚构作品一个补充,也是让读者认识作家的最实在的佐证。正是如此,我就特别地想阅读到此书,可在别的地方我又见不到这本书,而书院院长刘学文是我几十年的好朋友,我就请他帮我找一本。让我万分惊喜的是,他满足了我的愿望。读到此书,作为生长并生活在贵州几十年的我,觉得作家仿佛就在面前对我讲述他所见所想的贵州。不,更像我跟随着作家叶辛游了一趟我既不那么熟悉甚至还有点陌生的贵州。
我相信很多生长在贵州的人和我一样,只看到眼前的贵州,并不了解贵州的历史。而从上海来到贵州当知青的叶辛,却在书里告诉我们:2013年,贵州建省600年。往600年前推算,当时的首府就设在贵阳。作家还告诉你,500多年里,贵阳一会儿叫府,一会儿叫县,正式定为省会,是1934年。1941年,贵阳才正式设市。他还告诉读者,贵阳的名胜甲秀楼有400多年历史。在作家对历史的展现里,《杨应龙的年龄》《李化龙》《“刘大刀”刘铤》《路·车掌故》贵州的历史人物进入他抒写的视角,当然,写这些人物时他是从传说、考察、旅游、创作等方面来阐述的。当然,作为读者,我最感兴趣的是作家个人的历史:1949年生于上海,1969年到贵州省修文县久长乡插队当知青10年,1979年因创作出成就,调入贵州省作家协会,1990年调回上海。而与作家个人很有关系的文字是《在修文的那些日子》《闲话久长》《乡情》《我怀念重安江》《四大寨》《黔北牛羊漫山坡》《我的贵州情》。这些作品记下作家的生命历史,也留下那个时代的艰辛与苦涩。
跟随叶辛走下去,读者在作家文字里见到的是自然和文化的贵州。从自然的视野,他赞赏贵阳气候的凉爽,而他插队落户的修文县久长乡则是最凉爽的,他称这里是又一个春城。他还称花溪的水很美。正是这样,调离贵州的他,就十分地眷念这个地方,所以近几年他几乎年年都要来贵州一次,走访了贵州黔南、黔北等许多地方,用散文和古体诗写下《人间最短的河》《世上最长的彩带》《孔学堂荷花池》《茂兰和木论》《四渡赤水游》《黄果树的彩虹》《双挂大瀑布》《紫方是美丽的》《铜仁梵净山》《深河桥头》等对贵州自然风景赞美的篇章。从文化的视角,他以杀年猪、打年粑、吃羊肉粉、威宁的火腿,还有贵州的茶等物质文化,展现出贵州应有的特色优势。还多角度地抒写最能代表贵州的香飘中外的茅台酒,《茅台酒与和谐》《茅台和酱香时代》《酱香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为勾兑正名》等文章。从爱护的角度呼吁《不要折腾茅台酒》,站在一个高度赞誉茅台镇是《世界的茅台镇》。从他的眼里和嘴里,无论是自然的贵州,还是文化的贵州,都是美丽无比和富有内涵,并引以为豪。从这里充分地显示作家对贵州的一片深情厚谊,这样贵州在读者那里,通过他的描述,就显得魅力无穷,并令人神往。
除了从历史、自然、文化多方面去展现贵州的魅力,《打开贵州这本书》可贵之处是:作家希望贵州能变得更美好,正是如此,他从旅游的各个角度,写出对古镇的开发、对百里杜鹃的建言;从观音山的启示,提出纵深游、仙境游的设想。认为《旅游该有新思路》,通过把贵州与上海、澳洲进行对比,不仅写出《让全国了解贵州》的美好愿望,还通过以往贵州落后,广西在经济上帮助贵州;现在贵州发展迅速,广西在许多方面要向贵州学习,来《追赶贵州》,体现今日贵州的跨越发展。这里让作为贵州人的我看了,也情不自禁地为贵州的变化而欣喜无比,同时也对叶辛老师充满感激,他对贵州这片土地的深情,才写下这样充满阳光、充满温情、充满魅力的文字。这本书,应该是叶辛用心和用爱献给他的第二故乡贵州的一份珍贵的厚礼。
《打开贵州这本书》由67篇散文及古体诗组成,不仅意蕴丰厚,而且在审美上很有特色。它是由作家手稿影印而成,作家用钢笔行书一字一字地把作品写在格子里,使人产生一种怀旧感,从视觉上有很有欣赏价值。加上有贵州著名版画家王建山配套创作的黄果树、梵净山、茅台镇、茶园等以叶辛为票主的藏书票,与这些手稿相映生辉。书脊采用线装,封面是白色厚纸壳,有书票插图,古典和现代的融合,朴素而高雅。而编辑此书,除贵州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外,还有著名活动策划家、叶辛好花红书院院长刘学文及贵州资深媒体人李缨等五人为特约编辑。这本书是作家、画家、出版人、活动策划人、媒体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正是如此,这本宣传贵州,让外界了解贵州的书,才会显得这样的有品位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