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2期 本期3143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5-29

人民政协知识(之二十八)



  政协委员参加专题调研应注意些什么?

  人民政协的专题调研,是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并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委员参政议政的必要准备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政协委员参加专题调研,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发挥专长。委员参加专题调研活动,一般应根据本人的专业特点,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或课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要注意宣传政策。委员在调研过程中,能够广泛接触各方面的人士和群众,应当帮助群众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重大举措的理解,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三要反映社情民意。委员专题调研要深入工作实际,深入基层,掌握反映真实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平时难以听到的群众呼声。这些情况上达后,有利于党和国家制定和调整符合群众意愿的政策措施。

  四要注重调研成果。对调查材料要认真地进行研讨和论证,形成有政协特色的、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并精心选择好报送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调研成果的作用,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政协委员如何做好建言立论工作?

  专题调研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搞调研,当然总是希望建议被采纳,对决策产生影响。但是最终能否被采纳,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有选题问题,有报告水平问题,有实施条件问题,也有认识和时机问题。政协的调研报告有些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对实际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有一些报告没有产生大的作用。这些报告不用不等于无用,今天不用不等于将来也不能用。有的报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能一送了之。根据李瑞环主席的建议,对所有的调研报告和有分量的会议发言,都要集中力量,加以整理,删繁就简,去粗取精,锤炼文字,编印成册,在一定范围发行,使之留存下来。中国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为国家大计上书建言,有的在当朝当代就被采纳,也有的当时未引起重视,却对后人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孟子、荀子、韩非子,他们的著作很大一部分就是对当时领导者的进言。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名篇佳名,有不少出自历代“疏”“表”“策”“论”。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其中许多设想他并没有实施,但对后人启示很大。延安时期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也常常有这种体会:正苦于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偶尔发现一份材料,翻阅一下,豁然开朗。可能这份材料几年前就送来了,并未引起重视,此时才体会到它的价值。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立言就是对某个重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提出“一家之言”,提出一些论点。从一定意义上讲,立言,也就是立论,专题调研做的就是立论的工作。政协不立法,但可以立论。如果政协每年能拿出若干调研报告,为解决国家和民族当前和今后若干重大问题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建议,在立论上有所贡献,那就是成就,就是尽职尽责。政协可以论的题目很多。委员们既可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选择题目,建言立论。也可以论一些涉及长远的问题。就事关中国未来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提一些大的带方略性的建议,其作用将是很大的。搞调查研究,建言立论,政协有优势。全国政协委员有许多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70%以上的人有高级职称,有100多位两院院士。政协委员位置比较超脱,不受部门和地区利益的局限,一般也有条件抽出时间,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地探讨一些问题。各位委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同有关方面结合,做一些立论的工作。这既是政协领导干部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使各位的思考、见解、经验流传后世,对社会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把这件事做好,对于开阔政协工作思路,活跃政协工作局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