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先锋探索性的文学作品
——青年作家钟华华中短篇小说集《乌鸦停在黑瓦上》读后
□袁江
贵州新锐作家钟华华的中短篇小说集《乌鸦停在黑瓦上》,一共收录了他在2017年前所创作的五个短篇三个中篇。其中中篇小说《河边》《纵火者》先后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转载。这对一个青年作家而言,是一个值得赞许的成绩。据我所知,这在习水一百多年的建县史上,恐怕也是头一回。2014年,他凭借作品《河边》获得首届贵州文艺奖。这让我看到了他身上非同寻常的文学潜质,并对他的未来寄予了不小的希望。
通过阅读他数量不算太多的作品,当然也包括他出了作品集之后新近创作的作品,不难看出他的坚持和坚守的灵魂内核究竟是什么。源于钟华华之前大量阅读了西方的文学经典,他的文字表达让我读到的一个最大的特质是,其文本具有某种可贵的在先锋意义上的探索性。或者说,他提供给我们读者的文本,总是深深地藏着一种激发阅读者去追寻什么,去求索什么的更高的意义。
读钟华华作品,他的文字给人的感觉是灵秀而内敛的,同时更有一种活灵灵的生命像河水似的在不停地浩荡汹涌,亦即能浸润和滋养读者的灵魂。我和钟华华相熟已久,了解颇深,在他身上,让我读到了一种高贵的生命沉静。这对于一个作家而言,是极其稀罕而又不可或缺的生命潜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人身上这种生命潜质和文字的天赋,在成就着一个个作家甚而是伟大的作家。而钟华华身上这种少见的生命潜质,让他天然就拥有那种不被世俗所遮蔽的敏锐眼光,以至于他总能在我们早已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中,去开掘并提炼出那些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并心动的内涵,这从他的作品中不难读到。譬如在中篇《纵火者》中写到主人公阿吉时,钟华华有这样理性而深刻地表达:“他身体疲惫,并不是因为七天的操劳,而是在这场漫长的洗礼中,他卸掉了自身无以言表的污垢。这些污垢,竟然是人类时刻沾沾自喜的珍宝……”同样是在《纵火者》中,他更写出了让人读了过目不忘的句子:“对一些人,除了唾弃,就只能选择用凛然的目光,把他从头顶劈开……”我在想,如果没有对生活和生命的某种参透,没有天长日久的哲思顿悟,没有自己发自内心的虔诚投入,是很难有这种深刻的文字表达的。
上天给予了钟华华过人的天赋,他对文字的感觉特好,这自然为他的作品增色不少。说起来,要创作一部作品,立意谋篇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却更多的要仰仗我们对细节的描写和刻画。一个个细节,就犹如一个人身上那复杂如网状般的血肉经脉,缺了活灵活现的血肉经脉,其人物形象便难以真正树立起来,更不可能在那儿鲜活灵动起来。而有感觉的文字使他不管是对人物的外表抑或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还是对外部场景和气氛的烘托,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特殊艺术效果。这儿随便举个例子,中篇《还魂记》一开头,便是“西天的太阳病得不轻,直愣愣挂在那儿,霜打过一样没精神。”这样有冲击力的开场白,可以说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心给死死抓住了。这样的文字,会生发出一种奇妙而又异常强大的牵引力,让读者自然而然就进到他为我们创设的独特语境中流连忘返不能自拔了。
《河边》是他优秀的作品,在其中读到了这样精彩的叙述,“姆妈芦花似乎有些怕了,她猛地用什么东西抽了沉鱼的腿一下。贵贵惊了一跳,感到有道裂痕像在自己的腿上蔓延开来。”这是多么真实而又多么细腻的细节刻画啊!艺术的真,是我们创作一切作品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惟有真,才能打动人甚而震撼人的灵魂,进而达到去拨开迷雾并最终擦亮我们的灵魂的那种神奇效果。以此作为依归,一部作品的存在才可能真正具有其艺术意义上的永恒价值。而钟华华独特而又有味的文字,为他的一部部作品平添了不少令我们去咀嚼品味的异趣。
作为一位青年作家,钟华华有很好的文字天赋,特别值得我们期待。希望他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能有更高更宽的视野,能有更宽更广的行走道路,不断放大自己的心灵半径和身体半径,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乌鸦停在黑瓦上》
钟华华 著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