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善议政”应遵循的“12345”标准
□廖豪
人民政协“议政不行政、献策不决策”的特点决定了要“善议政”。议是重心、善是要求,就是要议得准、议得深、议得透、议得巧,不是漫无目的泛泛而谈,也不是只唱赞歌不提意见的敷衍了事,而是要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政协委员的议政建言“善”与“不善”,关键要看他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是否具有建设性,即对事物的正常发展是否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如何才能让意见建议富有建设性呢?我个人总结了“12345”的标准。
“1”即“目标的一致性”
即所提意见建议的主旨和目的与中央的要求、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保持一致。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如果同这个目标相悖逆,甚至另提目标,就不是“建设性”的意见,而成了“颠覆性”甚至“破坏性”的意见了。这就如同大家共同来修一栋房子,人民政协应该做的是添砖加瓦、查遗补漏的工作,而不是另修一栋,或试图将“房子”推倒重来。
“2”即“二个属性”
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应同时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先是针对性。笔者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写议论文章最好是“小题目、大文章”,最忌讳“大题目小文章”。人民政协所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是一样——应该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一事一议、一事一报、一事一提,而不是泛泛而谈,搞拼盘式的大杂烩。再是可行性。这是意见建议是否具有建设性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说起来容易,实践中却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这需要对实际情况、政策法律规定、办理意见建议的单位面临的客观条件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评估,提出的建议在上述框架内,才会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3”即“三个不提”
即:对方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提;现阶段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提;当前不急于解决的问题暂不提。首先,意见建议要向有权机构提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共有五级人民政府,其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工作部门,其职权无论在横向还是纵向均不尽相同,因此在提出意见建议前最好了解一下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政务公开网站上查询一下相关单位的职责职权,再向有权机构提出。其次,意见建议要符合现阶段的实际。有些意见尽管很好,或受制于政府的人财物力,或受制于群众的普遍观念,或受制于实施的成本,在现阶段根本无法落实。第三,意见建议要有适时性。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很有限,发展的任务很重。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放在急需解决的问题上,而其他问题只要没有较大隐患,只要状况不会继续恶化,只要不会给今后解决带来更大困难,则可以暂且不提。
“4”即“四个要素”
这四个要素分别是:现状、问题、分析、建议。这是一篇好的意见建议所应该具备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现状就是要将调研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客观地描述出来;问题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现实中所暴露出来的不好的事物;分析就是自己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的看法;建议就是针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篇幅中,对现状和问题描述力求客观真实,对原因的分析应入情入理,对解决问题的建议要一一对应,切实可行,方能成为一篇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5”即“五个基础”
这是确保意见建议具有建设性的五个主客观因素:站位超脱、立场公正、全面深入、独立思考、以小见大。站位超脱是人民政协的特点之一,一篇好的意见建议需要撰写人要以一种旁观者清的角度,跳出一些既有观念和圈圈框框的束缚,坚持“第三只眼看世界”,客观审视、冷静思考,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立场公正要求撰写人始终保持中立、明辨事理、不偏不倚。特别是面对较复杂的问题,矛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时候,要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来判断是非。全面深入要求撰写人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尽可能多、尽可能全地收集信息,特别是来自不同方面,叙述、观点、看法迥异的信息,深入地了解问题的背景,原因,各种制约,可能的发展趋势等。实践中一些细节往往才是问题的关键,往往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因此撰写人既要面面俱到,又要事无巨细,既能发现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又要善于发掘细节上的谬误。这有助于避免撰写人因偏听偏信而导致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失真、失信。独立思考要求撰写人根据自己判断,基于自己的分析独立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受他人的迷惑,不受外界的干扰,只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尊重法理。即便观点不一定对,也不失为一家之言,总有一些参考价值。只要对事物有所促进,哪怕是一点,都不失为一条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以小见大要求撰写人立足实际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小处着眼,深入透彻地进行剖析,从中发现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具有普遍意义和较高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