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04期 本期3103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2-03-08

“全面放开生育”:从建议到实施

  

□戴先任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告诉媒体,今年两会,她将提交《关于优化生育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议》。黄细花建议:尽快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提倡自主生育。(3月3日澎湃新闻)

  目前我国生育率低下、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加速消失,鼓励生育、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成了国策,但国人的生育意愿并不高,不少人“不敢生、不愿生”,还有不少人有“生不起”的顾虑。

  低生育率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比如现在生育孩子的成本较高,一些年轻人担心养不起孩子,“不敢生、不愿生”;另外,一些大城市房价节节攀升,不少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或者只能买到小户型的房子,住一家三口尚嫌太小,更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育意愿,让他们不敢多生。随着二孩、三孩政策的出台,某些地方针对女性职工的职场歧视加剧,这也会直接打击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而在这个“后工业时代”,养老体系越来越完善,“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受到很大冲击,人们的结婚欲望与生育意愿双双下降,生育率自然越来越低。

  黄细花建议全面放开生育政策,提倡自主生育,这不失为鼓励生育的好建议。但各地经济状况、生育观念等有所不同,放开生育限制不宜“一刀切”,而要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稳步审慎推进。比如一些地方生育率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就要防范衍生“越生越穷”的问题。

  鼓励生育,还要有其它的配套措施跟进,比如延长生育假、减免二孩、多孩家庭部分所得税、保障女性职场的合法权益等等。比如日前,北京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这一举措就值得肯定。黄细花也提出如发放育儿补贴、加强对妊娠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以及非婚生子女的平等权利等相关建议。此外,保护生育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能“政府请客,企业买单”,国家财政要实行“兜底”,比如针对性地通过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措施,减轻企业的负担。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合力,才可能有利于提振低迷的生育意愿,提高生育率。

  人口政策调整事关重大,事关国家民族的兴衰,是否有必要全面放开生育政策,要审慎考虑。但面对目前低生育率、人口红利加速消失的现状,相关方面确实要更加积极的行动起来。虽然国家及各地近年来致力于鼓励生育,出了不少实招,也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要再接再厉,要久久为功,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