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8期 本期3025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21-10-20

职业院校毕业生为何不愿当蓝领

  

□卞广春

 

  近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6596份,超过六成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不愿选择当“蓝领”。多位职业院校教师发现,“去工厂化”“去基层化”的就业趋势愈加明显,新兴的电商类岗位受到职业院校学生追捧。不少受访的“大国工匠”也呼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回归技术类岗位,为制造强国的发展提供青年力量。(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年轻人不愿当蓝领的现象由来已久,多重因素导致超过六成的职业院校学生不再青睐蓝领,还是令人惊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9%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会因一线生活枯燥单一而不愿意去制造业基层,61.04%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对制造业基层的工作前景不看好,52.87%则是觉得工作环境差,40.01%认为基层工资低,31.35%则因为工作中交友圈子太窄而不愿去一线工厂。梳理归纳可见,蓝领工人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多、业余时间少、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低,而且忙、累、脏,是他们面子上过不去的一道坎儿。

  职业院校毕业生不愿当蓝领,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譬如,职业院校学生不同于普通社会青年,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化认知、思想认识,且头脑灵活、思维能力强,对职业前途的考虑基本成熟,现代社会提供给他们的职业选择也远比以前丰富,更有诱惑力和挑战性。尽管电商行业、直播带货、视频制作、房产及汽车销售等行业与他们所学的专业不一定对口,可他们认定选择的工作,通过学习和努力,在这些行业上起跑所受到的阻力和压力并不是太大,上手快、收益高使他们对去企业基层一线当普通员工不屑一顾。

  职业院校毕业生不愿当蓝领,企业用人管理也有问题。几乎所有企业面向职业院校毕业生招聘时,都有恃无恐表现出一种傲慢,要求这些毕业生在生产流水线上工作半年左右。这些最基层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不用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是同龄的初中生也能胜任。企业的想法冠冕堂皇,说是在培养和锻炼人才,实际上是磨砺这些年轻人身上的傲气、霸气和锐气,看他们是不是听从指挥,能不能接受管理和控制。这是企业用人管理上落伍的一套思维,与当代年轻人的活跃思想程度是完全相悖的,与他们的实际能力也是有距离的。

  国家付出代价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却不能学以致用,可惜而遗憾。从传统管理上讲,职业院校毕业生要想成为一个“工匠”,必须从普通的蓝领工人干起,在生产一线了解工作流程、刻苦学习钻研。不过,职业院校毕业生是经过实习的技能工人,与社会普招的新工有着较大的不同。他们应当能跨过当生产一线工人的门槛,接受更有刺激性、挑战性的工作。中国制造业的雄起,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让职业院校毕业生再从徒工干起,是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的贬抑,也可能是企业变相降低用工成本的潜规则。

  基于此,职业院校应改革和拓宽办学模式,以企业需要培养学生,积极走进厂矿企业办学,以便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走向高端、体面的就业岗位;作为用人单位,厂矿企业也要更新思维,主动对接职业院校,与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感情,让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被招前,就能够熟悉自己可能工作的岗位,让职业院校学生更愿意到企业工作,奉献所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为职业院校学生步入理想的岗位、创造多赢格局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