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在黔东南州政协试点开展“院坝协商”系列报道之二
“土味”院坝会 破题“老大难”
□本报记者 田锦凡
村规民约上墙、宣传横幅悬挂、告知单张榜……置身施秉县首个农村红白喜事理事会诞生地——双井镇黄琴村,总能直观感受到移风易俗吹拂的文明乡风。
虽然面世仅一个多月,但它带给这个苗族山村的变化直接而深刻。
“我要感谢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否则买五千块的车,还得掏五千块请大家吃‘贺财酒’。”村民龙祥国庆前购置了一辆摩托车,按当地旧俗,亲友寨邻会相互邀约,带着鞭炮、水果等到家里吃大餐。如今,因《黄琴村操办红白喜事暂行办法》倡导红白喜事从简、不办其他酒席,龙祥不再受办酒席困扰,也无需再花冤枉钱。
国庆刚把闺女嫁出去的村民龙通武亦有同感。“过去讲究‘满汉全席’,搞成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在按规定办,他家彩礼只象征性地收2.6万元,酒席也只办13桌,每桌花费不到300元。“经济负担轻了,精神也放松不少。”
这些改变,都源于今年9月2日由施秉县政协组织召开的黄琴村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治理红白喜事规范办理院坝协商会。
协商议题怎样定?
黔东南州、施秉县两级政协委员宋承阳是双井镇本地人。好几年前,他就发现家乡滥办酒席、礼钱攀高之风盛行。
“村民买二手车请客吃饭,斗牛赢了请客吃饭;结婚彩礼少的七八万块,多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块。这让很多农村家庭苦不堪言,但又没人敢起头捅破‘窗户纸’。”宋承阳说。利用政协委员的身份,他连续两年在州、县政协全会上呼吁“刹住歪风”,但因此事于全州、全县层面并不具普遍性,努力收效甚微。
直至“院坝协商”在施秉县启动试点,红白喜事规范办理很快进入协商视线。依托“近水楼台”优势,宋承阳成为双井镇政协联络委员、黄琴村院坝协商议事会成员。
选准议题是开好院坝协商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活”。“小选题的代表性、覆盖面不够,体现不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施秉县政协原主席、现任黔东南州政协人资环委主任罗国权说,选题太大又超出参与“院坝协商”群众的认知水平和建言能力所及范围,既达不到紧扣协商主题建言资政的效果,也不能很好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基于此,《施秉县“有事好商量·搭建连心桥”工作制度》明确:围绕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需求、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生态环保等事关乡村(社区)发展及群众利益的民生事项开展民主协商,实行“四议四不议”,即只议事关全村(社区)长远发展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高度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悖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涉及小群体利益纠纷、个人诉求及涉诉涉访的不议。
凯里市政协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式,广泛收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领域问题,分别选定营商环境建设为市级议题、城区公办幼儿园“入园难”为市级协商议题、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为微协商议题,镇(街)及村级微协商议题包括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轻工产业园区道路建设缓慢、村级花椒基地产业路建设资金不足等。
麻江县政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事、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按“花小钱办大事”原则进行选题,将谷硐镇大坪村排洪工程水毁修复项目建设、杏山街道群英社区“和谐苑”住宅小区环境建设与管理提升等列为首批院坝协商议题。
按规定,经党政交题、政协选题、委员荐题、群众出题、各方征题产生的协商议题,均需报村(社区)党支部审批、报乡镇政协委员联络委备案;院坝会召开前7天,相关事项还需在适当范围内公示。
院坝会议怎么开?
“一事一议,内容具体;主持中立,不偏不倚……就事论事,不能跑题;形成共识,方可决议;好好协商,皆大欢喜。”这段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议事规则顺口溜,施秉县政协农业经科委主任吴春光已是烂熟于心。
身为该县院坝协商议事会召集人之一,他除了要拟写院坝协商会议方案、现场主持开展“院坝协商”,还需草拟院坝协商议题调研走访方案、撰写院坝协商调研报告等。
在吴春光看来,短短一两个小时的现场会并非“院坝协商”的全部,还包括前期筹备、调研走访、确定议题、落实决议等会前会后程序,而调研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缺少深入、全面、扎实的调查研究,就难以完成精准、广泛、有效的基层民主协商。”
在此过程中,村(社区)院坝协商议事会作为一种必要存在,承担着组织开展调研、“小微协商”活动及主持召开院坝协商会等重要任务。它以乡镇政协委员联络委成员为主,一般由15-25人组成,广泛吸纳地方党政领导及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团体人士、群众代表、专业人员、乡贤寨老等参与,解决“谁来协商”的问题,压实基层民主协商主体责任。
施秉县政协在乡镇建立的政协委员联络委,则是政协职能向基层延伸、牵头开展“有事好商量·搭建连心桥”协商活动的组织形式,每个联络点都由一名县政协副主席指导联系、相关专委会全程参与。记者注意到,针对“院坝协商”开展的调研走访、协商议事、委员联络等工作,均有明确的职责要求、规则及制度规定。
凯里市政协亦将调查研究作为“院坝协商”的必经程序来落实,坚持未经调研不协商。各议题牵头人严格按调研方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群众代表开展走访调研,确保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黔东南州政协主席潘玉凤介绍说,每次开展“院坝协商”之前,各县(市)政协都积极组织委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实情、广泛收集议题、认真分析研究,从而形成有见解、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带到院坝协商会上进行表决。
协商成果如何转?
提及黄琴村红白喜事“大瘦身”,黔东南州检察院派驻该村第一书记王波无疑是最熟悉的人之一。他不仅参加了前述院坝协商会,亦为本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办公室负责人。
那次会议除了王波,施秉县政协还邀请双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璐,州、县检察院驻村工作队成员及县乡村振兴局、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等5人参会,并逐一发言。
这是“院坝协商”工作机制中“政协搭台、多方参与”原则的具体体现,协商过程突出群众作为协商主体有序参与,其他人员按职责、工作需要、个人代表性、协商能力等参与协商,彰显了基层民主协商的多元化、广泛性。
一方面,该制度设计可带来更丰富、更具象的协商成果。譬如,得益于各方聚力而为、献智献策,黄琴村不仅成立全县首个红白喜事理事会,还率先出台《操办红白喜事暂行办法》,明确提出“一个报备、两个集中、三个严禁、四个承诺、七个约定”,并细化至“民俗节气苗族回礼,回1张毛巾即可”“红白喜事发帮忙烟,限于每天1包10元以下”等。
另一方面,它有助于促成协商成果快速转化落地。王波表示,广大村民非常支持新出台的《办法》,村支“两委”正按相关规定抓好落实。杨璐说,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之前镇里采取了一些办法,但收效甚微。黄琴村的“院坝协商”实践经验,下一步将借鉴推广到附近村寨。
当然,并非所有协商都能现场办。“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通过意见建议、专项调研等多种形式持续跟踪督办,为‘院坝协商’开展和协商成果有效转化奠定基础。”潘玉凤说。
为推动协商决议落实,全州各县(市)政协专门建立督办机制。剑河县政协综合运用视察监督、协商监督、评议监督等手段,对“院坝协商”成果转化开展“回头看”“再监督”。目前,县政协领导班子已带队深入各部门、乡镇走访调研12次,召开座谈会4次,回访群众35人,收集整理问题5个,全部整改完毕。
凯里市政协对“院坝协商”形成的建议案、协商报告,通过市政协协商成果直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直通车”机制、协商意见转交市直部门办理机制办理落实,助推了协商议政成果转化运用。
经“院坝协商”形成的相关决议,在施秉县双井镇黄琴村已完成制度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