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立场的感悟和体验
——读黄彩梅散文集《石头开花》
□欧阳继红
初识黄彩梅,源于多年前一次远赴他乡的笔会,组委会安排了我俩同居一室,因此见识了其人之雅趣。
犹记得晨曦初霭,正朦胧间,发现她正在阳台上忙得不亦乐乎,给雨中的专业照相机撑了一支小雨伞,仔仔细细地用一根绳子把相机拴在雨伞的伞杆上——相机即将要完成的工作是持续 5 个小时拍摄空中那朵云的变化过程。
“你快看哟,那朵云卷云舒,太奇妙了!”见我已醒来,她招呼我道。
后来方知,她彻夜守候 3 个小时拍一朵花从花蕾到完全的绽放,只为倾听花开的声音。
在一个雨打梧桐枝叶间点点滴滴的午后,在黄彩梅的小阁楼闺房里,吾翻着 200 多帖承载着怀旧故事的图片集,心中感慨: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儿!
黄彩梅的散文集《石头开花》陈于案头,细细品读,每一篇都有浓烈的“彩梅痕迹”。
集子共分六个部分,开篇第一章节《杜鹃花开·别样红》,其间的悠长韵味诗意盎然而来。那是一次与享誉国内外的文学大家贺敬之老先生的珍贵会面,作者仿佛知晓阅读者心急于阅读到这一次跨越时代的见面情形,着墨于缓缓铺陈。“我常浸润于一群文人骚客之风雅中,欣赏吟诗作赋,倒也渐将诗歌融入生活中作为消遣的一部分,在诗歌中品味人生。”在叙写潜心研究西安文化的陈长吟老师时,仿佛行吟于十三朝古都的城墙下“也许是在这个历史背景的驱使下,被其无字的煌煌历史所深深吸引,旧史无字,陈长吟老师的文字即满满浓缩了西安城的故史,大概他已下定决心与之携手终老。”每一个字节都舒缓而润泽心扉,不疾不徐,一如她对待生活的态度。
黄彩梅以如同节气转换般自然、流畅的笔触,写下第二章节《石头开花·生态美》。在这一部分里,从钩沉史海三星堆到探寻古老的寨沙侗寨,从品味茶叶上的舞蹈到考古喀斯特古井,从醉美的相遇到土家的霓裳,“在遥远的记忆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珍奇的遗址古迹;在沧桑的岁月里,曾见证过多少发生在这片土地上震撼历史的惊雷狂波,吟诵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她写下这一串串故事刻满岁月的遗痕,让读者一窥深藏于历史中之秘辛。
黄彩梅擅长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呈现宏大的叙事。在第三章节《核桃之恋·时(代颂》中,核桃、面条、杜鹃花、美酒以及芸芸众生中的小人物皆一一道来,“生活真正的希望在这里,就在这里!”在她的笔下,一景一物,经过诗意思想的赋予,无不折射出悠久的历史感与情景的浸入感以及思维的纵深感。
黄彩梅用温婉的笔墨写小小的自己“我愿辞掉那些过往的岁月之尘,辞掉那些过往的欢笑泪水,辞掉那些过往的爱恨哀愁,我愿放空我的心灵,然后让梦想将她填满。”写袁浪老师“犹如一位鹤发童颜的长者,他的祝福之声,似乎从远古一步步走来”,她的至情至性皆泼墨于第四章节《冬日暖阳·好心境》中,那里始终氤氲着许许多多陌生而又熟悉,疏远而又亲近的感觉和情愫。这般浓得化不开的感受,是怎样的汹涌弥漫而来?翻开彩梅的这本集子,或许你可以寻找到一个答案。
黄彩梅以观察者的超然角度,将自己置于旁观的视角,用一双很冷的眼一颗很热的心,写就第五章节《随思感悟·话文丛》。写同行者“周闻道对他们的情有独钟,是要从他们的哲学中,找到这个时代的精神求解。他以文字为桥,走进哲学大师们的哲学世界,通过精神介入,与他们对话,阅读他们的生命和用生命浇出的智慧成果。”
写名人哲思“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写散文立意“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很大程度上,山水之间彼此并无本质的区别,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有着独特的灵性,那是作者的灵性在山水风貌、人文名胜上的感受和体悟。”
黄彩梅向岁月扬手抛出一张网,以文字的形式积淀,徐徐地,一收一束之间尽是思想的火花。
《石头开花》
黄彩梅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